世界鎢都重披綠衣 從廢棄物中撿回數億財富

江西日報消息,通過加快礦山環境治理,世界鎢都大餘縣重披“綠衣”。截至目前,已關閉小礦山40多個,取消大型礦權證32個,推進3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礦山複綠面積6500餘畝,礦山治理面積3800餘畝。

大余西華山鎢礦圖片

大餘縣鎢礦開採已有百餘年歷史,在大余西華山礦場入口處,鐫刻著“中國鎢礦發現地”幾個大字。然而,百年開採也讓大余鎢礦資源面臨枯竭,2011年底,大餘縣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礦山開採,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2013年4月,大餘被列入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示範區。

以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為契機,大餘縣啟動了礦山環境治理工作,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用則用、宜填則填”的原則,對礦山廢棄地、廢棄尾礦庫進行植被恢復和造林建設;利用生態修復技術,對因廢石、尾礦堆積而破壞或佔用的山地及耕地重新覆蓋植被,穩定岩土。礦山環境治理不僅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美化了自然景觀,還能變“廢”為寶,把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固體廢棄物用於回填井下廢棄採礦場和地面塌陷區,或作為原材料用於城鄉建設及修築道路等工程,支援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生態、經濟、民生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在加大廢棄礦山環境治理的同時,大餘縣還對正在開採的礦山進行技術改造提升。按照節能、低耗、環保、可迴圈的要求,國家級綠色礦山漂塘鎢礦投入逾3億元,引入多項新技術和新工藝,對採礦、選礦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節約利用大量廢棄資源。原先因為品位低而不能利用的國家戰略性資源得到利用,錫、鉍、銅等多種金屬回收率大幅提升,廢水複用率提高到90%,不僅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每年還可增加1400多萬元的經濟收益。得益于對礦山二次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該縣每年從廢棄物中“撿”回了數億元的財富,漂塘鎢礦、下壟鎢礦等成為贛南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