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不跑魚的鉤線搭配技巧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7-08-20, 週日 21:11
- 作者 meijin
- 點擊數:173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都知道鉤線裝備的選擇對於作釣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那麼在選用好鉤線的同時,為了得到更滿意的漁獲,瞭解鉤線之間的關係,更好地搭配使用鉤線,更會讓我們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子線狀態如何體現浮漂靈鈍
浮漂的靈和鈍由子線狀態來體現,子線在水中的狀態一共有四種:一是雙鉤懸浮;二是上鉤懸浮,下鉤輕觸底;三是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四是雙鉤都躺底。通常說子線傳導漂訊越快,即越靈,是由於此時的子線狀態處於雙鉤都緊繃,因此魚兒一旦咬鉤,便可立即體現在浮漂漂訊之上。相反,子線狀態越鬆弛,傳導信號的速度便越慢,即越鈍。一般而言,在子線狀態處於雙鉤躺底時,狀態最鬆弛,視為最鈍;而雙鉤懸浮時,子線狀態最緊繃,視為最靈。在一般釣底時,選擇使子線處於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這樣的狀態,是較為靈敏,也較為理想的選擇。
2.子線的長短對於作釣有何影響
一般而言,子線較長,下擺幅度則較緩慢,隱蔽性較好,能降低魚吃食的警惕性;而子線較短,則傳遞信號相對更靈敏。黑坑作釣個體在二三斤左右、吸食動作較大的猾口鯉魚,為使浮漂在體現漂訊的同時,又能減少對魚的驚擾,因此選擇50cm的子線長度作釣相對合適。子線的長度,可根據魚體大小來做出相應的選擇,比如作釣個體偏小的鯽魚,子線長度宜選擇在25—36cm之間,而作釣個體較大的鯉魚,常用的子線長度則在50—80cm之間。
3.鉤距大小應當如何調整
鉤距大小與子線的長短相關,釣底時,若鉤距過大,則下鉤易處於鬆弛狀態,不利於子線傳導魚吃食的信號; 若鉤距減小,則下鉤處於較為緊繃的狀態,傳導信號相對靈敏。一般而言,子線越長,鉤距可相應加大,子線越短,則鉤距應相對縮小。如40cm的子線,鉤距可定在1.5—2cm之間,而80cm的子線,則鉤距定在2—2.5cm之間較為合適。

除了鉤線搭配需要注意外,漁墜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漁墜的重量、形狀對釣魚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目前釣友們使用得最多的就是鎢合金漁墜子,它體積小,入水輕,抗強風且環保無公害,正逐步取代傳統鉛墜。
鎢漁墜子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www.fishing-sinkers.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業協會:http://www.ctia.com.cn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