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鍍銅工藝

從理論上說,在硬質合金刀具表面通過CVD和PVD的方法沉積一層金剛石薄膜,可以顯著改善刀具的各項性能。而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塗層與硬質合金基體間的結合能力以及熱學性能的匹配。因此,研究人員發現在塗層薄膜與硬質合金基體間施加一層過渡層能夠顯著改善膜基性能。即在硬質合金刀具基體上電鍍一層金屬,這種將電沉積層作為過渡層的工藝是一種新的嘗試,硬質合金鍍銅工藝就是其中之一。銅對金剛石刀具具有良好的浸潤性,在沉積CVD金剛石的過程中,鍍銅層所受溫度的影響相對較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過渡層材料。

在硬質合金上電鍍銅的基本流程是:工件製備→預處理→清洗→預鍍→電鍍→清洗。由於大部分的硬質合金產品是由WC、TiC等金屬碳化物和粘結劑Co組成並採用粉末冶金的方法製備的,因此顆粒間存在一定的孔隙缺陷,而相應的預處理工藝對硬質合金的鍍層就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為了去除硬質合金表面的氧化層,通常會選擇酸洗的方法,而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表面少量的Co脫落,增加了表面的孔隙。而相應的失去Co粘結作用而外露的碳化物也就更容易脫落,從而使得鍍層的結合性能顯著降低。此外,在硬質合金內部通常會含有一定的油脂且不易清洗,在電沉積預處理和電沉積過程中容易滲入電鍍液,從而造成鍍層泛點,由內向外腐蝕,最終使得鍍層脫落。相比於在其他材料上鍍銅,硬質合金預處理工藝中對於除油的要求更高。常用的方法有電解除油、高溫除油以及有機溶劑除油等,對於硬質合金來說通常採用高溫除油的方法。除油後還需進行拋光處理,去除表面的氧化層再用離子水超聲波清洗。

預鍍時採用氰化鍍銅,而電鍍銅時通常採用硫酸鹽作為電鍍液,溫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氣攪拌,陽極為紫銅(純銅),電鍍時間約為5-10min。電鍍後從外觀、顯微硬度、結合強度等幾個方面對鍍層的性能進行綜合評定。從外觀上鍍銅層表面較為平整,呈紫紅色,表面粗糙度小於0.3μm。對比未進行預處理和預處理中未進行高溫除油的鍍層,其鍍層更為平滑、緻密度更好且無起皮、開裂與脫落的現象。而硬質合金鍍銅層的顯微硬度可達到216-219HV。結合強度的測驗方法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加熱法,即將鍍件置入加熱爐加熱至300℃,保溫1h,迅速取出並放入室溫下的水中,觀察鍍層是否有起皮與脫落的現象;其二為劃線法,用刃口為呈30°的硬質合金劃刀再度層上劃一邊長為1mm並深達基體的方格,觀察鍍層的起皮與脫落現象。

此外,在硬質合金上電鍍銅的沉積過程是一種機械堆積過程,因為銅和硬質合金中的WC和Co間基本不存在互相滲透和溶解,是一種機械結合方式。鍍層經過氫等離子處理後,Cu與硬質合金基體內的元素在結合面處相互溶解、擴散,從而形成介面擴散層。這一擴散層的存在會使得鍍銅層與硬質合金基體的結合由機械結合向冶金結合轉變,因而鍍銅層和硬質合金基體的結合強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