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銅粉末性能測試

鎢銅粉末本身的性能將會直接影響到鎢銅製品的最終使用性能,因此對鎢銅粉末原料的測試就顯得至關重要。目前來說,鐳射粒度分析、透射電鏡分析以及熱性能分析是主要的幾種檢測手段,接下來我們將從理論及工作原理兩個方面對這幾種性能檢測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首先是鐳射粒度分析。其主要使用到的儀器就是鐳射粒度儀,它是通過顆粒的衍射或散射光的空間分佈(即散射譜)來對顆粒的大小進行分析。該方法結合了夫琅禾費以及米氏散射理論,當一束波長為λ的鐳射照射在一定粒度的球形小顆粒上時,光束遭遇到阻擋,會發生衍射和散射兩種現象。一般來說,當顆粒粒徑小於10λ時,以散射現象為主,而當粒徑大於或等於10λ時,以衍射現象為主。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鐳射粒度分析儀通常以500-700nm波長的鐳射作為光源,對於粒徑在5μm以上的顆粒分析結果相對比較準確。而對於粒徑小於5μm的顆粒則通過數學上的米氏理論進行修正,這也就對亞微米或納米級的顆粒的測量上有了一定的誤差。此外,鐳射粒度分析的理論模型是建立在球形顆粒且單分散條件上的,因而對於顆粒的形狀以及粒徑的分佈都會對粒度分析的最終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顆粒形狀越不規則、粒徑分佈越寬,所得出的誤差也就越大。對於鎢銅複合粉末來說,用水作為分散劑,加入無水乙醇進行研磨,經過30分鐘的超聲波清洗後分散在蒸餾水中進行粒度分析。

接下來介紹的是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是一種高倍高解析度的顯微鏡,相比於一般的光學顯微鏡,其以電磁場作為透鏡,被廣泛運用於超細顆粒、團聚體以及納米級材料的觀察與分析。另外,由於電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於電鏡的標本須製成厚度約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這種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機(ultra-microtome)製作。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可達近百萬倍。對於鎢銅粉末來說,若樣品厚度大於100nm則需要進行研磨並將粉末樣品溶解在無水乙醇中,在進行超聲波清洗後將分散好的懸浮液滴滴在帶有碳膜的電鏡銅網上,乾燥後進行粉末形貌的觀察。

最後是熱性能分析,其指的是通過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物質所發生的吸熱或放熱反應以及品質的變化,物質組分進行分析鑒定。其中包括差示掃描量熱分析儀(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測量材料內部與熱轉變相關的溫度和熱流的關係。DSC曲線上的熔融峰的形狀可以反映出粒徑分佈,熔融焓可得出結晶度的資訊。而熱重損失分析(Themogravimentric Analysis,TGA)記錄的是試樣的品質變化和溫度時間關係,通過TGA的分析可測量注射成型坯料在不同溫度下的重量損失情況,並以此確定熱脫脂的升溫速率。

鎢銅合金板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