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乾燥法制備偏鎢酸銨微球時的形貌與粒度

自從1961年Gaziev等發現碳化鎢(WC)對環己烷脫氫、乙苯脫氫制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以來,WC因其在某些反應中具有類鉑的催化活性而被廣泛研究。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WC在烷烴重整和烯烴異構化等化學反應表現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同時在電化學領域, 它對氫離子化和析氫反應等電催化方面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為了提高WC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在製備過程中對WC催化劑顆粒的形貌與粒度進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偏鎢酸銨(AMT)是製備WC的最重要的原料和前驅體之一。WC的結構與性能受前驅體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影響,前驅體的粒徑和結構會對後期的還原碳化過程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WC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為了得到粒徑和結構良好的前驅體,通常使用的方法為噴霧乾燥法,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乳濁液、懸浮液或者膏糊狀物質經過噴霧乾燥後,在幾秒鐘內水分迅速被蒸發,轉變成為物理和化學性質較為均一的粉狀、顆粒狀、空心球或者實心球狀產品。該方法製備的前驅體具有顆粒分佈均勻,粒徑小,球形度好等特點,它也是工業化的工藝路線之一。
 
目前文獻報導利用噴霧乾燥法可製備的無機微粒主要有氧化鋯、氧化釔、硫化鎘等,但其主要缺點是顆粒度大,粒徑分佈範圍呈多分散性,且不能控制顆粒結構形成空心球狀或實心球狀的形貌。本文主要通過噴霧乾燥法制備AMT微球,比較了氣流式和離心式兩種噴霧方式處理所得微球的形貌和粒度的變化,並考察了料液濃度、進料速度及表面活性劑的添加量等條件對AMT微球粒度的影響,它可為介孔結構空心球狀WC催化劑的形貌和粒度控制的工藝條件提供參考依據。

AMT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