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球磨時間對鎢銅電極粉末物相的影響分析(三)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5-12-08, 週二 16:34
- 作者 xiaobin
- 點擊數:224
經過高能球磨方法處理後的粉末,通常會引入嚴重的晶格畸變、高密度缺陷和納米級的精細結構,使粉末體系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特徵與常規固態反應不同,具有偏離平衡態的屬性,其中包括:1.有效晶粒尺寸連續下降和峰位置的移動,其可能導致非晶合金最終的形成;2.反應組元衍射峰強度逐漸下降,非晶系的寬峰強度逐漸增強;3.前期形成的中間產物(金屬間化合物)被進一步球磨後,導致中間產物非晶化。總的來說,鎢銅粉末在球磨過程中經過反復形變、冷焊和撕裂處於極高的畸變儲能狀態,也形成交替的層狀結構和超細顯微結構,隨著時間的延長,各組元X射線衍射位置不變,強度減弱。
實際上,平衡條件下固溶度很小或互不固溶的元素,在高能球磨後有可能互溶甚至形成飽和固溶體。其中有如下幾種原因:1.球磨初期形成的高密度位元錯,其應力場提高了元素粉末的自由能,形成合金化主要驅動力;2.在高能球磨後形成的納米晶具有高的晶界體積分數,晶界處儲存大量過剩的熱焓;3.相介面能量也是驅動合金化和使系統約束在單相亞穩定的重要因素;4.精細的複合層狀結構,在進一步球磨時斷裂成小碎片,其尖端具有小至1nm的曲率半徑,其表面張力也可驅動原子固溶。
因此,研究學者認為溶質原子固溶有兩種形式,其一是進入溶劑晶格,導致點陣常數變化;其二是納米晶溶劑提供大量的晶界,相當部分溶質原子偏聚在晶界,使處於晶界的原子喪失衍射特徵,從而在X射線及電子衍射譜下呈單相結構,顯然此時溶質與溶劑原子並非處在最鄰近的狀態,即亞互溶狀態。
鎢銅合金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www.tungsten-copper.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新聞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
微信: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