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鎢工業基礎建設時期(1949年-1981年)-鎢礦礦山建設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5-08-10, 週一 16:48
- 作者 xinyi
- 點擊數:249
鎢礦礦山建設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贛州的鎢礦生產非常重視,于1950年成立了中南重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總局,並設江西分局贛南區管理處,陸續將大吉山、巋美山、盤古山、畫眉坳等民窿收回國營。1950年10月,贛州第一座機械選礦廠(125噸/日處理合格礦)在大吉山破土動工。1953年,國家將大吉山、西華山、巋美山及與之配套的上猶江水電站列為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工程項目。1954年,國家計委批准了大吉山鎢礦、西華山鎢礦的擴建設計任務書及巋美山鎢礦的設計計畫任務書,生產能力分別為1600噸/日處理礦石、1785噸/日處理礦石、1560噸/日處理礦石。同年,大餘洪水寨鎢礦、蕩坪鎢礦、鐵山壟鎢礦、上坪鎢礦、漂塘鎢礦、大埠鎢礦相繼建立,大吉山鎢礦窿內主要工序實現機械化作業。從1955年起,各鎢礦開始在井下推廣濕式風鑽鑿岩和機械通風,逐步全面實現機械化生產;並逐步完善通風防塵、減塵、降塵綜合措施,保障職工身體健康,1975年5月23日,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導下壟鎢礦連續20年沒有發現矽肺病。
進入50年代末期,贛州地方鎢礦山陸續興辦。最早興辦是1958年由鐵山壟鎢礦下放的會昌白鵝民窿站及于都小溪民窿站,並先後成立了全南縣鎢礦、會昌縣白鵝鎢銅礦、大餘縣鎢礦、信豐縣鎢礦、安遠縣鎢礦、贛縣鎢礦和南康縣鎢礦。此時,贛州鎢業形成了以中央九大統配鎢礦為主,縣辦國營鎢礦為輔的共同發展局面。
這一期間,贛州鎢礦山湧現出大批先進集體和勞動模範,如盤古山鎢礦董存瑞青年採礦小組被譽為“開發礦區的尖兵”,成為中國鎢業戰線的一名紅旗。
在這30多年中,贛州鎢礦山共生產鎢精礦57萬噸,其中中央統配礦山52萬噸,地方鎢礦5萬噸。
鎢相關粉末生產商、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www.tungsten-powder.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鎢線上”,瞭解每日最新鎢鉬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