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鎢酸銨濕法化學合成鎢/碳化鈦複合材料

在鎢基等離子材料/組件 (PFMs/PFCs) 的開發過程中,材料科學家探索了許多不同的、創新的製備和加工路線,以滿足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 (ITER) 的要求。鎢 (W) 是聚變反應堆中面向等離子體材料的最佳候選材料之一,因為它具有許多獨特的特性。然而,鎢材料的脆化、高DBTT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其在PFMs和PFCs上的應用。

提出了納米結構的 W 材料以提高用於聚變反應堆的 W 基質材料的性能。同時,納米結構的 W 材料可以通過用納米粒子摻雜 W 來有效製造,例如碳化鈦 (TiC)、氧化鑭 (La2O3) 和氧化釔 (Y2O3)。

碳化鈦圖片

 

為了提高鎢材料的性能,Tic在鎢上摻雜,製造出一種新型的PFM複合材料。鎢/碳化鈦複合材料 (W-TiC) 已通過濕化學途徑成功地由仲鎢酸銨製備。 W-TiC複合材料的合成過程如下:

 

鎢-碳化鈦複合材料的HRTEM圖像

 

該粉末由納米級第二相TiC顆粒(商業粉末,粒徑約50nm,純度99.9%)和仲鎢酸銨(NH4)10H2W12O42·XH2O(APT)製備而成。摻雜劑TiC的比例為1.0wt.%,這是通過化學計量計算的。草酸(C2H2O4·2H2O)作為沈淀劑製備前驅體。在此過程中,稱為蒸發沉澱,前驅體從混合溶液中沉澱出來,這是由於溶液在 165°C 下蒸發導致草酸濃度增加的反應。研磨後,將前驅體置於具有高純氫氣氣氛(純度= 99.999%)的管式爐中進行還原。通過將溫度升高至 200°C 保持 30 分鐘以排除殘留無機材料的低昇華點來進行還原。然後,通過加熱至500°C 60分鐘,然後加熱至800°C 60分鐘進行兩步還原過程,最後將材料冷卻。

綜上所述,仲鎢酸銨通過濕化學方法成功製備了鎢/碳化鈦複合材料。合成的粉末具有約 30 nm 至 100 nm 的均勻直徑,並且僅包含納米尺寸的 W 和 TiC 顆粒。結果表明,納米尺寸的 TiC 顆粒最初塗覆有 W 前驅體,然後通過原位還原塗覆納米尺寸的 W 顆粒。此外,HRTEM 圖像或衍射環譜證實中心顆粒為 TiC 相,周圍顆粒為 W 相。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