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電解析氫三氧化鎢納米薄膜之製備

與傳統的二氧化鈦、氧化鐵等半導體材料相比,三氧化鎢具有合適的禁帶寬度(2.5eV~2.9eV),價帶和導帶的電極電勢分別為3.2eV和0.4eV,能夠將水氧化成O2,且具有價格低廉,在酸性和中性環境下穩定性高、無毒、耐光腐蝕等優點,是一種優良的光電化學分解水光陽極材料。

目前比較常見的三氧化鎢納米薄膜製備方法有:水熱法,溶膠 -凝膠法,原子層沉積法,電沉積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等。有學者認為,現有方法都不能在低實驗成本,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的前提下製備得到具有高效光電性能的三氧化鎢納米薄膜,從而應用於海水電解析氫。

海水電解析氫三氧化鎢納米薄膜圖片

為解決的技術問題,開拓新的思路,研究人員採用滴塗法和熱處理工藝製備三氧化鎢納米薄膜,所製備的材料展現出優良的光電性能和高穩定性,且能夠應用於光電化學分解海水制氫的體系中。該薄膜的製備過程需經過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六氯化鎢溶解于無水乙醇中,磁力攪拌15min後得到前驅體溶液;所述前驅體溶液中六氯化鎢的摩爾濃度為40mmol/L;

步驟二、採用滴塗法將10μL步驟一中所述前驅體溶液滴塗於表面積為1cm2的襯底表面,待前驅體溶液平鋪於襯底表面後採用氮氣吹幹,再 將所述襯底在溫度為100℃的條件下熱處理5min後冷卻至室溫;所述滴塗 法的過程中優選採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所述前驅體溶液,所述襯底優選為 FTO導電玻璃;

步驟三、重複步驟二20次,在所述襯底表面得到膜層;

步驟四、將所述襯底置於加熱板上,然後將步驟三中所述膜層加熱至 450℃高溫煆燒4h,高溫煆燒後在襯底表面得到厚度約為2000nm~3000nm 的三氧化鎢納米薄膜,所述高溫煆燒的升溫速率優選為6℃/min。

通過工藝所製備的三氧化鎢納米薄膜微觀形貌良好,並且具有明顯的納米孔隙結構,從SEM圖中可看出,三氧化鎢納米薄膜中三氧化鎢光吸收邊的位置約為450nm,其禁帶寬度約為2.76eV,測試在光強度為100mW/cm2的氙燈光源照射下,三氧化鎢納米薄膜的光電流密度幾乎沒有衰減,顯示出了很高的光電穩 定性,這也為持續光電分解海水制氫提供了有利保證。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