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企業重組整合“山雨欲來”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4-04-16, 週三 14:31
- 作者 HJF
- 點擊數:363
曆時兩年時間,美國、日本、歐盟針對中國的稀土貿易訴訟案於3月26日作出初步裁決,WTO裁定中國敗訴,認定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及征收出口稅等相關制度違反了WTO承諾。盡管我國可以在60天之內向世貿組織終審委員會提出上訴,但勝訴的可能性極小。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普遍認為,終裁之後,我國有可能將在半年到一年之內被迫修改稀土出口產業政策,從2015年起,稀土出口配額制或將取消,出口關稅也可能下調。此舉意味著,受相關產業政策變化的影響,我國稀土行業內的相關企業或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長期利好正規大型企業。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大型稀土企業負責人向中國化工報記者表示,美日歐對中國稀土貿易訴訟,實質上是難以承受中國稀土出口價格的虛高,而非配額制度本身。他對記者說,事實上2011~2013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都沒有用完,不存在稀土配額影響國外需求的情況。2011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只用了52.01%,2012年為48.75%,而2013年稀土出口配額總量2.4萬噸,全年實際出口稀土配額產品實物量僅為2.29萬噸,也沒有用完。稀土價格過高,也是造成國內外稀土需求銳減和稀土替代產品加速開發應用的直接原因。據年報顯示,2011年我國最大的稀土生產企業包鋼稀土營銷收入115億元,營業利潤高達73億元,利潤率接近70%。2012年和2013年,盡管市場有所萎縮,但該公司利潤也分別達到15.10億元、15.74億元。
中國化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業內企業都認為,WTO敗訴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對我國稀土全行業的影響也並非皆為負面,應該說是“喜憂參半”。
“如果出口配額取消以及關稅降低,稀土價格也將隨即相應下調,引發行業內企業重新洗牌在所難免。”內蒙古華誼稀土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耀斌這樣告訴記者。他分析認為,可喜的是,稀土出口放開後,隨著成本下降,中國海外訂單亦會增加。另外,低關稅或將擠壓走私企業的生存空間,對正規大企業反而有利。短期內,國外市場消費需求有可能將因為價格的下行而增加,可刺激國內企業出口回升,有望緩解稀土相關產品需求不足的壓力。
他認為,從稀土企業生產經營中長期來看,稀土出口政策調整並不是影響行業經營秩序的關鍵原因。稀土過量開采帶來的供需失衡、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低、資源違規盜采、國內企業科技創新不足、產業鏈低端是困擾中國稀土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因此,如裁決能助推我國對違規行為長效治理、提升國內國外需求、升級產業技術,將能長期利好業內企業。
胡耀斌介紹說,1985年,我國開始實行稀土產品出口退稅政策,稀土對外出口逐年遞增;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並把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2005年,我國政府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稅,並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實際上,多年來稀土出口限制僅限於原材料,對下遊諸如功能材料和應用器件的出口沒有設限。目前,我國的稀土出口產品多以材料、器件為主,所以WTO敗訴,這類產品的出口都不會受到影響。
據了解,目前積極為敗訴後做准備的企業不在少數,手段各有不同。包鋼稀土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裁定敗訴對於國家指定牽頭重組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影響。這位負責人說,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掃清並購過程中的障礙,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重組,以擴大稀土原料生產企業的兼並範圍,畢竟包鋼稀土擁有上遊礦產資源控制優勢,競爭對手主要是放開出口後的國外企業。
而普遍感到形勢嚴峻的是大批民營稀土中小企業。這些企業表示,美國和澳大利亞已經有其他的稀土礦開始生產,中國在全球稀土產出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3年前的95%降到了現在的85%。在放開出口以後,國際市場競爭壓力陡升,更好的應對策略是不斷完善企業技術和裝備水平,爭取達到大集團兼並條件,並進入大集團,如不符合條件的只能轉產其他行業或面臨關門倒閉。
面對稀土出口“閘門”即將打開,我國稀土企業普遍處於低端產業鏈國際競爭力相對弱勢的窘境。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原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袁開洪認為,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應減少直接幹預,除涉及國家安全以外的稀土新材料產業,可以通過稅收、法規、制度實現間接影響,財政資金和產業政策重點應放在應用環節的基礎性、戰略性、導向性研究,以帶動稀土企業向高端稀土材料產品發展。
專家觀點
三因素提速企業“洗牌”進程
原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 馬鵬起
敗訴的最終結果就是我國取消稀土配額政策,下調關稅,稀土出口閘門放開,拉開新一輪企業洗牌序幕。一方面,一段時期內,各類稀土產品價格總體上會進一步下滑,這將直接導致部分中小企業倒閉出局或被並購;另一方面,出於環境保護原因,刺激政府將在前期行業整合基礎上,加速大集團重組的進程。
稀土出口放開後,國內企業新一輪洗牌在即,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受經濟利益驅使,在新形勢和新市場規律作用下,企業間不可避免會再次出現競相壓價現象,稀土價格開始下跌並最終回歸理性區間。在此情況下,中小企業按照優勝劣汰規則,數量將大幅削減。由於目前的稀土市場曆經多年磨練基本成熟,所以並不會出現業界所擔憂的多年以前那種“白菜價”。
第二,如不加強監管,有可能刺激國內稀土礦產偷挖盜采現象的回升,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擾亂市場秩序,甚至會使近年來行業監管治理的成果毀於一旦。為避免重蹈過去我國稀土資源開采生產付出巨額環境代價的覆轍,國家將加大打擊非法開采及生產力度,同時將加快企業大集團整合重組進度,提升行業集中度,優化國內企業競爭結構。當前,國家重點支持的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和廈門鎢業六大企業牽頭推進兼並重組工作並不順利,為化解WTO敗訴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一進程將會提速。
第三,國內與國外企業同臺競爭時代已經到來,也將加劇對國內企業的沖擊而使產業格局生變。目前,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美國鉬礦公司等都在實施稀土開發項目,部分項目已經開始向市場供應產品,國內外企業將被迫在世界稀土市場的平臺上重新洗牌。
“輕重”稀土企業命運或不同
內蒙古科技大學稀土學院院長 張胤
為應對WTO敗訴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政府最可能實施的稀土產業政策是對輕重稀土實行差別化分類管理,即先放開部分品種的出口管制,比如對輕稀土的出口管理一定程度上放開,但對重稀土仍然實施保護性政策。所以變數最大的是輕稀土生產企業,未來“輕重”稀土企業在新一輪洗牌大潮中命運或將不同。
我國稀土資源可分為北方輕稀土礦和南方離子型重稀土礦。我國輕稀土產品嚴重過剩,尤其是鑭鈰產品。今後輕稀土供過於求,但是重稀土有可能存在供不應求現象。同時,重稀土是高科技產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美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南非等國上馬的項目都是輕稀土項目,重稀土資源短缺,特別是鏑、鋱等元素幾乎沒有,因此國外對中國重稀土的需求量大,他們還必須依賴中國。
與重稀土相比,國內和國外輕稀土無論儲量和產量都比較大,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都不大,預計出口價格會進一步下探,輕稀土企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大,生產經營愈發艱難。而重稀土企業本身產品市場供應量相對短缺,如果國家實施“制度保護性”出口,區分重稀土與輕稀土關稅稅率,輕稀土放開,重稀土從嚴,縮小政策控制範圍,加之監管部門也在加大力度打擊重稀土盜采現象,其價格不會有大幅降低的風險,企業利潤反而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