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產業整合 合縱還是連橫

工信部、公安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於8月5日聯合發佈通知,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地方政府對本地區稀土行業管理負總責”的要求,經稀有金屬部際協調機制成員單位研究,自2013年8月15日~11月15日開展打擊稀土開採、生產、流通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有分析人士認為,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之一,是打擊“黑色產業鏈”,整頓開採冶煉領域的生產流通秩序,為推進行業整合掃清道路。2013年1月22日,國家12個部委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兼併重組的指導意見》,9大行業的兼併重組提到議事日程,稀土行業被列入該名單。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稀土行業的兼併重組卻並未如人願。為此,行業管理部門出臺了包括開展專項活動在內的多種措施,希望借助政策管理拉力,推進整合進度。

現狀推進困難整合效果不盡如人意

稀土行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脆弱而敏感。7月初,剛有消息稱國家相關部委將開展專項活動,打擊“黑色產業鏈”,受政策影響的市場即反彈回升。於是就有輿論推測,稀土行業兼併重組要加速。

實際上,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到2013年上半年,稀土行業持續低迷。根據《中國冶金報》記者從包鋼稀土瞭解到的情況,2013年上半年,由於市場冷淡,包鋼稀土的生產任務主要來自儲備訂單。而國內缺乏政策扶持的稀土企業多半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行業不景氣,讓社會再一次把提振希望寄託於產業整合。2013年1月22日,國家12個部委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兼併重組的指導意見》,稀土行業的整合任務再次被重申。

事實上,國家一直把產業整合視為推動稀土行業發展的抓手。如果從1993年籌建內蒙古稀土集團算起,20年來,國家整合稀土行業的努力一直不曾間斷。2012年底,包鋼稀土與內蒙古9家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簽訂整合戰略框架協定,北方稀土整合草草落幕。南方稀土整合也不容樂觀。儘管有央企強勢介入,也產生了形式上的主導企業,但是從資源掌控和市場影響看,諸侯割據的局面並沒有得到實質改變。顯然,這樣一個結果離終極目標———組建大的稀土企業集團還有一段距離。

如此整合並沒能“拯救”中國稀土業。儘管行業協會和工信部一再表示,2012年行業整合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市場表現迥異。2012年底的稀土價格與2011年7月最高時相比,氧化鑭下跌68%,鐠釹下跌72%,氧化銪下跌79.8%。我國稀土存量最多的鑭鈰元素,其氧化物甚至跌至每噸2萬元~3萬元。受價格下跌連帶,稀土企業營業績下滑。據行業對18家重點稀土企業的統計,2012年與2011年相比,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下滑39.91%和43.32%。

產業整合推進困難,整合效果不盡如人意。那麼,被寄予厚望的稀土行業整合究竟怎麼了?

問題橫向聯合幾多歡喜幾多愁

毫無疑問,20年間中國稀土行業力主的整合是一種橫向整合。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稀土行業一直缺乏清晰界定,直到近些年業內才達成共識:稀土行業指涉及稀土原料、材料的生產企業。20年的整合,也正是在稀土礦山、稀土冶煉分離及材料生產企業之間進行。2011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明確要求,要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大幅減少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行業格局。

從種種跡象看,行業的橫向整合在不同時期均遇到阻力,稀土業重組兼併一次次地流產。其中,最大阻力是不同利益單元的“體制阻斷”。以“稀土王國”江西省為例,以採礦證形式存在的稀土資源,集中掌握在江西省礦業公司手中。因自身利益訴求,地方政府斷然不肯將資源控制權拱手相讓。即便是五礦集團這樣的央企介入,所謂整合也只是收編冶煉分離企業,不能涉及礦源。缺乏資源供應保障,讓五礦稀土板塊業務充滿了變數。北方稀土的情況相對較好。由於資源集中在白雲鄂博礦山,包鋼稀土的一招“斷糧”殺手鐧,就讓全區冶煉分離企業歸於麾下。但是,即便這樣,包鋼稀土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原有的冶煉分離能力已經超出企業拿到的指令性生產計畫,整合進來的新產能該如何消化?攤薄生產計畫意味著更多的資產閒置和浪費,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情願。

艱難的推進,使中國稀土的合併大戰至今硝煙未散,更不知何時落定。在南方,除五礦、廣晟、江銅三大巨頭角力競爭外,眾多的小分離企業依然渾水摸魚,伺機而動。北方雖然確定了一年完成稀土整合的目標,但是3年之後,包鋼稀土才簽下一紙協議。而這紙協議並沒有保護它免受不斷湧現的非法生產干擾。

在2013年3月召開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第一屆會員暨理事大會上,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幹勇坦言:“參與整合的企業集團提出的方案,很多停留在設想層面,與被整合企業在資產、業務、人員、規劃方面等均未落在實處。”

探源產業接續的隱形訴求

曾有人擔心眼下的橫向整合會形成壟斷利益。讖語成真。如今,這種壟斷利益帶來產業鏈條利潤傳輸困難,正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麻煩。

2013年8月舉行的第五屆包頭稀土論壇成了下游企業對上游的原料大戶的“訴苦會”。應用廠家抱怨稀土原料貴、波動大,表示只能減少或停止使用稀土原料。而原料漲價的負效應也傳導到行業內部。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志堅認為,2011年的原料漲價是“殺雞取卵”。價格波動打破了稀土原材料的需求平衡,刺激相關替代品的應用,造成市場萎縮。目前,釹鐵硼企業開工率嚴重不足。

稀土的“門”內整合強化了原料的集中度,讓市場的定價權得以專屬。這令“門”外企業極度缺乏安全感。儘管從2011年下半年稀土價格就開始滑落,但是下游企業遲遲不敢接手。其中原因,除了價格,更多的是害怕再一次經受稀土“廢用”折騰。

如果對歷年整合進行一次檢討,不難發現,橫向整合雖然解決了原料的集中管理問題,卻使原料生產與市場供應、應用匹配矛盾加深。分配權被原料企業掌握,在利益分割時難免“富上貧下”,下游應用企業只能被動忍受。長此以往,即使上游企業整合成大集團,但是缺乏應用的吸納、消化、分流,它也會像堰塞湖一樣難以持久。早在2011年下滑行情剛剛露頭的時候,業界一位老專家就預言,此次低谷行情可能持續10年。他的理由是,本輪下行原因不僅僅是供需失衡。由於原料昂貴,上游擠佔下游利潤,挫傷了終端用戶的應用積極性。這像釜底抽薪,嚴重傷害行業的立身基礎。如此一來,行業恢復不再僅取決於本行業,需要外部條件配合,自然要更費周折。雖然老專家說法過於悲觀,卻道破了行業調整背後的一個隱形要求:整合不僅僅要解決集中度和產能過剩問題,還要解決產業結構問題。直白地說,就是要解決下游產業的匹配問題。

實際上,上下游協調發展一直是國家的稀土發展戰略原則之一。在發展初期,國家在致力於稀土資源開發同時,也把推廣應用當作重要任務給予重視。在國家支持下,稀土在鋼中應用、稀土農用領導小組、稀土節能燈應用協作網等組織成立,相關部門甚至斥鉅資連續多年舉辦稀土應用推廣展覽。應用研究也從來都沒有在稀土科研中缺席。然而,隨著企業改革轉制,這一切土崩瓦解。獲得經營權的企業再不肯在原料生產之外花費力氣。一位企業的負責人給《中國冶金報》記者作了這樣的分析:“稀土應用領域眾多。對於冶煉分離企業,進入這些領域等於從原料加工跨入產品製造。跨行跨界涉足陌生領域,企業運行的風險巨大。”

內外交困中,我國傳統稀土應用開始萎縮。根據2012年全國稀土辦的統計,傳統領域稀土應用數量只有幾千噸。一度全國開花的稀土鋼中應用幾近停滯。在傳統應用領域退場後,稀土新材料成為應用新寵,但2011年的市場變化又打擊了材料生產的熱情。2012年國內稀土磁材產量同比下降11.9%,稀土發光材料的產量同比下降43.9%。

今天,冶煉過剩、應用萎縮的負面效應開始輻射到消費市場。原料昂貴,下游應用意願銳減,冶煉分離產品反常地“供大於求”。2012年我國計畫生產稀土冶煉分離產量9.04萬噸,實際僅完成8.2萬噸。今年上半年,稀土價格下滑幅度超過60%,但是交易清淡。原料生產在潛滋暗長,終端應用紮緊收縮,市場的“滯漲”在所難免。如果說,前幾番的消長是市場供需失衡的“過激反應”,那麼今天的迷亂則完全是產業鏈條的“強行矯正”。

業內人士清楚地看到了稀土應用不足的危害。江西省稀土學會會長孟慶江在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會三次會議上大聲疾呼,“加強推廣應用是稀土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歸宿”。今年8月份,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也在包頭稀土論壇指出:“破解稀土困局,一方面要狠抓源頭,控制總量;一方面要狠抓推廣應用,擴大需求。”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榮璋表示,行業協會下一步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強市場培育,搭建汽車、風電和白色家電領域的稀土應用平臺。

然而,斷裂的產業鏈條僅靠呼籲和服務是無法銜接的。那麼,誰來推動上下游對接?誰又是平衡上下游利益的神奇之手?

路徑產業延伸的自發嘗試

近年來,國際經濟回暖緩慢,稀土需求降低。而此時,已經停產的國外稀土正在恢復生產。此種形勢下,加大應用力度成為我國稀土保持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稀土產區的地方政府正試圖以行政力量接通原料與應用的產業鏈條。一個做法是建設稀土產業園區。據稀土協會的統計,目前全國已建或則在建的稀土工業園區有18個之多。政府的目的很明確,一是利用資源招商引資,形成稀土產業集群,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二是希望利用政策救濟應用,修補產業鏈條,培育新興產業。但遺憾的是,政府的努力似乎回報不大。馬榮璋披露,目前國內稀土園區建設處於無序。入園企業終端應用寥寥,多為原料加工,這些企業紛紛將建設目標定位於稀土材料生產的最大、最強,更加劇了原料產能的過剩。

就在行政之手屢受挫折之際,行業巨頭包鋼稀土邁出了試探腳步。2010年包鋼稀土與河北新奧集團合作共同組建了包頭稀寶博為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其產品為核磁共振成像設備(MRI)。成立以來,該公司成長令人關注。無論在稀土價格飆升期,還是稀土行業低迷時,公司產的量、產值連年遞增。除業績之外,稀寶博為對包鋼稀土的最大貢獻是成為上游原料的接納端。據瞭解,我國潛在MRI市場,每年可消化國內1/4的稀土磁性材料產量。無疑,稀寶博為的存在給包鋼稀土贏得競爭優勢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縱觀整個行業,一方面,冶煉分離企業對通過縱向整合涉足應用開發一直存有惰性,原料生產的巨大利潤使得這些企業缺乏開闢新領域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它們也不願承擔跨界經營的風險。長期以來,眾多而分散的下游應用,由業外小型加工製造企業接手。然而,隨著稀土應用的高端化,無論技術還是資金,下游企業已經捉襟見肘,對原料的消化能力越來越弱。而此時,做強做大的發展願景和有限市場容量的現實,開始改變佔據行業主導地位的冶煉企業初衷。

之所以打破常規介入終端,包鋼稀土還有另一層打算。2010年包鋼稀土制定了“十二五”實現100億元產值目標。目前,全球稀土需求約為20萬噸。國內稀土企業在完成整合後,至少要保有4~5家,每家企業平均年產折合稀土氧化物只有4萬~5萬噸。如果僅僅生產原料,這樣的產量無法撐起100億元產值。包鋼稀土只有到價值倍增的應用終端上尋找出路。

包鋼稀土找到的是不同於過去的“同類合併”的一種整合路徑:以資源為核心,延伸產業鏈,提升資源價值。其實,這種縱向整合在海外已經成為國外稀土企業抗衡中國稀土的一種方略。據瞭解,一家複產的稀土企業正把產業鏈由礦石和化合物的生產,向上延伸到能源和輔料的生產。拜倫資本市場研究團隊一位分析師指出:“過去西方企業強調‘水準分工’,公司只做比其他任何公司做得好的事情,以生產規模和低成本獲取利潤。”“但是,今後縱向整合———完整供應和加工鏈條的整合———變得更有意義。”這個意義就在於,通過縱向整合,合理分攤成本和利潤,保持整個產業鏈條的生產和盈利。

不過,包鋼稀土的嘗試似乎是整個行業的特例。可以想見,如果沒有更大的利益驅動,冶煉分離巨頭們情願埋頭于在資源爭奪和冶煉能力競賽,最長遠的打算也是擴大稀土材料生產規模。查看包鋼稀土的未來五大產業鏈線路就會發現,只有兩條線路後面有應用———核磁共振成像設備和鎳氫動力電池,而其他地方依然空空蕩蕩。

合縱會成為撬動整合的支點嗎?

2013年春節一過,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孫曉華就不斷地往包鋼無縫鋼管廠跑。他手裏有一個技術項目,其研發的稀土非晶漏磁探靴可用于無縫管線上檢測,不但能替代進口,且價格低廉。但是因為資金、市場、加工等原因,項目一直沒能形成生產力。孫曉華希望借助終端用戶的幫助,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在稀土研究院,像這樣的項目還有鉻酸鑭稀土高溫電阻。

“離場”並非技術原因

多年來,行業習慣于把應用的疲軟歸咎於技術因素。從客觀來看,儘管國外的專利覆蓋給國內稀土應用帶來困難,卻也不是無機可尋。中國70%~80%的稀土原料需要國內完成轉化,下游應用企業有機會繞過專利,直接消化原料。國內巨大的裝備製造需求,也為應用新技術施展提供了空間。像稀土非晶漏磁探靴一樣,一些市場小但有實際需求的應用專案,在國內屢見不鮮。中國稀土應用長期萎靡,最大原因不在於技術能力,而在於產業銜接。稀土節能燈即是典型例子。在我國,稀土節能燈技術可謂成熟,國家甚至出臺補貼政策推廣稀土節能燈。但是,燈具廠家因擔心稀土價高且供應不穩,而不願意生產稀土燈。在本輪市場波動滑中,超過80%的稀土節能燈企業倒閉、轉行。這種局面很令人感到無奈,在兩個行業之間絕沒有合理的利潤分配。原料企業無節制地攫取利潤,因此推高了終端產品價格。當消費者不接受這個成本時,直接面對市場的應用企業只有離場。

利益一體化或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像包鋼稀土已經悄悄做的那樣,把原料生產與應用開發縱向整合,形成完整產業鏈。這樣,產業鏈自發產生利潤傳遞機制,協調上下游生產,從而一舉突破上游“滯漲”下游“失衡”的頑疾。

縱向聯合或可破局

縱向整合也可以為孫曉華的技術轉化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毫無疑問,在技術專利重重封鎖之下,無論新應用技術研發還是技術向產品轉化、新產品市場培育,都需要巨大投入。這種投入已經不是科研經費和國家補貼所能給予的。同時,稀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在高科技領域,註定了產品少而精。此時,一種產品一條生產線的傳統生產已不再經濟。搭建研發、生產、推廣通用平臺,通過產品集合支撐應用盈利,成為合理的生產路徑。而有能力滿足這些條件的物件,掌控稀土資源、從資源中獲得財富,又將從應用推廣中獲利的原料企業是不二人選。

也許,縱向整合能夠解決的問題正是橫向整合最為棘手的問題。在橫向整合推進時,地方政府因著自身利益不願意把礦權交給整合企業,成為阻力。之所以這樣做,政府是希望以資源這棵梧桐樹招引產業的金鳳凰,不但帶來資金,還要形成後續產業,在更大範圍內解決就業和當地經濟發展問題。縱向整合恰好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切入點。進行縱向整合後,主導企業必然會在資源開發基礎上延伸產業鏈,使更多的應用加工企業就地落戶,地方政府因此少了許多顧慮。

啟動政策紅利

在橫向整合困難重重的時候,縱向整合也許不失為一條破局之策。不過,縱向整合雖然苗頭初露,卻並不代表會成為行業的自覺選擇。相反,在現實中,縱向整合已經遭遇嚴厲指責。在包鋼稀土2012的年度利潤構成中,產業鏈下端的應用企業對集團利潤貢獻很小,有的甚至是負數。這一年度報告引發了投資者的不滿,紛紛對產業延伸做法提出質疑。抱怨投資人的短見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對應用投資進行補償。像國家支援橫向整合一樣,縱向整合也需要來自政策層面的扶持。實際上,國家扶持稀土應用的政策、資金並不缺乏,只是多以點對點的方式補貼到專案中。這讓縱向整合後、承擔起應用前期投入的主導企業無法分享救濟。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分散扶持也存在著基礎設施重複建設、資金的化整為零不利於重大應用課題攻關的弊端。因此,制定適宜配套的扶持政策,對於推進縱向整合至關重要。制定配套政策可能不須作出太大犧牲,改變思路即可:設立統一注入口,將政策紅利交由整合企業分配,保證整條產業獲得全面“營養”。也許只有當政策紅利面對整個產業鏈而不是某個具體項目時,企業參與整合的主動性才被能調動起來。

這也是一種政策層面的縱向整合。這種整合,不但上游企業需要,下游企業同樣需要。稀寶博為就表示,儘管國家支持政策很多,但由於企業介於在醫療設備、稀土應用、高新技術三個領域之間,要分頭爭取政策,在經費使用上也存有條塊限制。他們很希望能將“自由散打”的扶持政策的整合成“組合拳”,以形成更好的合力效應。

無論怎樣,當前,應用不足已經成為影響稀土行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由此引發行業對既往發展思路的深刻反思。反思視為尋找出路。縱向整合只是試圖解決行業現實問題的一種想設計。或許,這種設計帶有濃厚的理論色彩,但它是行業內在需要的一個真實反映。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