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稀土產業的現狀和未來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3-07-16, 週二 16:45
- 作者 HJF
- 點擊數:522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在1992年說的一句話。然而,比石油還珍貴的稀土,卻未能為中國換來可觀的財富。倒是日本、美國等稀土資源使用大國,通過購買中國的廉價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戰略儲備。有消息稱,日本存於海底的稀土至少可供其使用20年。
當中國開始對過去無序的稀土資源開採進行反思,並決定限制稀土出口時,歐美日等國卻不幹了。在剛剛結束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國擴大稀土的出口。對這種不合邏輯的要求,中國方面予以了明確回絕。
日本高調對華施壓
所謂稀土,指的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中鑭(La)、鈰(Ce)、鐠(Pr)、釹(Nd)等共17種稀有金屬元素。稀土可廣泛應用於混合動力汽車、手機、超導體和精確制導武器等各種高新技術領域,因而有著“21世紀黃金”的美譽。
自2007年起,中國開始對稀土生產實行指令性規劃,並開始減少稀土出口。今年,商務部下達的稀土產品出口配額比2009年驟減了40%。據悉,中國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將會繼續縮小。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引起了美歐日等西方世界的強烈反應。去年6月,美國和歐盟就中國限制稀土等戰略性物資出口上訴世貿組織。近來,日本也高調加入向中國施壓的行列。
日本經濟產業省8月中旬宣稱,自中國今年7月宣佈減少出口稀土以來,一些稀土元素的市場價格已經上漲了20%。日本媒體也附和說,中國的稀土限賣令,以及由此引發的價格上漲,讓日本許多相關企業“感到緊張”。在上周於北京舉行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日本方面更是鍥而不捨地在多個場合向中方提及稀土問題,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稱突然減少稀土出口正在“影響全球生產鏈條”。
對於日方的密集施壓,中國政府予以了有理而有力的回應。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期間對媒體解釋說,中國不是僅僅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而是對開採、生產、貿易的整個鏈條進行限制,這樣的做法是符合世貿規則的。
陳德銘還強調,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於既要促進經濟發展,又要保護環境以及國家安全等綜合因素的考慮。他坦承,“中國知道這樣的限制對日本企業和中國的相關行業有影響,但是不得已而為之。”
有媒體記者注意到,對於中國政府此次針對日方在稀土問題上施壓的回應,以及中國近期實行的稀土戰略,中國線民幾乎是一致叫好。有網友留言說:“早該這樣了,限制稀土出口……關係到國家的命脈啊!”還有網友說:“支援限制出口,不能總是我們賣什麼,什麼就是廉價貨的代名詞!”
日本占盡中國稀土便宜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如此敏感,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為日本近九成的稀土從中國進口,是中國廉價稀土的最大受益國。
中國稀土業內人士指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實現附加值最高的國家,用於高新技術領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費總量的90%以上。通過從中國進口價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後再出售經過加工的高新技術產品,日本可從中賺取豐厚的經濟利益。因為經過加工後的稀土價格往往堪比黃金和鑽石。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儲量約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當前的產量卻占到了全世界的95%。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大規模開採稀土並出口,在低廉的開採成本(未考慮環境成本)下,中國廉價的稀土統治了世界市場,大部分國家因此停止了稀土的開採。
以稀有金屬鐠、釹為例,中國南方稀土公司的生產成本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而此前美國被封存的芒登帕斯礦生產成本則高達每公斤40美元。當產品價格維持在每公斤35至40美元時,美國就沒必要自行開採稀土資源了。
雖然中國稀土佔據了95%左右的世界市場,但由於中國稀土企業未能形成規模,缺乏統一的監管,無序競爭和走私盛行,致使中國“第一稀土大國”的地位未能相應地轉化為稀土的定價權。在1990至2005年間,中國稀土的出口量雖增長了近10倍,平均價格卻跌至1990年時的一半。難怪網友普遍慨歎,中國珍貴的稀土賣的是“泥土”或“白菜”的價格。
就在中國廉價且不加限制地出售稀土之際,日本等國趁機收購並儲存了大量稀土。中國稀土資源大省內蒙古一位業內人士估計,日本儲存的稀土資源甚至已夠用四五十年。對此,有中國媒體指出,30年後,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產地———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可能將無礦可采;而一直依靠進口中國稀土發展電子工業的日本,到時卻坐擁充足的稀土資源。中國到時也許要花比現在高數百倍的價錢,從國外進口稀土!
發達國家製造的假像
美歐日在抱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時,一個理由是此舉會使其許多產業受到影響,並進而威脅其經濟和“國家安全”。比如,日本三井物產公司稀土部門負責人佐藤陽一最近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採訪時就稱,中國稀土出口的收緊是日本業界面臨的一個“無形的海嘯”。
但實際上,西方的上述論斷完全站不住腳。首先,根據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漢弗裏7月28日向國會提交的報告,去年,中國稀土儲量占世界36%,產量則占世界的97%;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產量卻均為零。看來,其他國家不是沒有稀土資源,只不過是“雪藏”罷了。
其次,即便中國最近幾年限制稀土出口,但世界市場上的稀土仍然是供過於求。據中國業內權威報告,去年全球稀土產量為12.94萬噸,但全球稀土消費量只有約9萬噸;預計2010年產量在13萬噸以上,供過於求的局面仍然難以改變。由此看來,日本等國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擔憂,主要是擔心中國未來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後,稀土的國際市場價格會相應地水漲船高。
此外,中國以環保等為由保護自己的戰略資源,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由於過去二十多年對稀土資源的瘋狂開採,中國已付出高昂的環境代價。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廣東省興甯市甯中鎮鄒陶村曾經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山村,但在開採稀土多年後,前幾年稀土礦被封塵時當地出現嚴重的水源污染,農田被廢棄,常住人口由700人銳減到100人。
發展高新技術是關鍵
稀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並且關係到未來高新技術和國防科技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稀土戰略事關中國的國家安全。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能否發揮稀土資源的優勢,關鍵在於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否則,即便中國的稀土資源不出口,在國內也難以被充分利用。這正是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所說的“發展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這句話的真義。
與日本將90%以上的稀土用於高新技術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稀土主要應用在傳統領域,應用於高新技術領域的還不到50%;特別是在稀土新材料領域,中國幾乎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稀土業內有識之士還提醒說,由於中國僅限制稀土原料的出口,因此,更多的外資公司可能會到中國內地來設廠,對稀土資源進行簡單加工後再出口,這實際上是變相地使中國稀土出口超出配額。這樣,最終受損失的依然是中國。由此可見,中國要利用和維護自己的寶貴資源,關鍵還是要發展先進的稀土加工技術。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圖片網站: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鎢視頻網站:http://v.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