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為美國石墨和稀土產業打氣 突破“中國壟斷”

在中澳關係惡化以及全球經濟相對低谷的背景下,澳大利亞為美國石墨和稀土產業加油打氣,嘗試突破中企對石墨和稀土的“供應壟斷”。對此,業界人士表示,這一做法“缺乏經濟性”。

《日本經濟新聞》稱,在稀土和石墨領域,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使其能夠控制市場價格,從而打擊任何潛在競爭者。對這兩種戰略材料來說,中國在資源儲量、開採技術和加工技術等方面都佔有較大的優勢。

石墨方面

石墨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抗輻射、導電、導熱、自潤滑、耐高低溫等性能,在國民經濟發展、科技現代化和國防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

就最受關注的新能源領域來說,人造石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負極材料。較高的理論克容量(372mAh/g)、較強的導電能力、較好的結晶度以及良好的層狀結構等特點,使石墨十分適合鋰離子的反復嵌入-脫嵌。但商業化石墨負極容量(360mAh/g)已非常接近理論值,提升空間相當有限,因此製造商將石墨加成物理化學性能更加新穎的石墨烯。不過石墨烯生產技術仍待完善。

石墨烯圖片

石墨烯作為負極材料的優勢:(1)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積(2630m2/g),可降低鋰電池極化,從而減少因極化造成的能量損失;(2)具有優良的導電和導熱特性,即具備良好的電子傳輸通道和穩定性;(3)其片層的尺度在微納米量級,能有效縮短鋰離子在材料內部擴散距離,從而有利於提高鋰離子電池功率性能。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在發展石墨烯產業上具有多重優勢:一是中國石墨礦儲量5500多萬噸,占全世界的77%左右;二是中國有高水準的人才,論文、專利都排名第一;三是中國有市場優勢,市場方資本量充足。

據悉,中國每年開採石墨量約70萬噸,占全球總開採量的64%,在車載電池負極材料的石墨提純領域幾乎形成壟斷。

從全球負極材料產量來看,2019年全球負極材料產量為32.6萬噸,同比增長25.4%。其中,中國負極材料產量為26.5萬噸,同比增長38%,占全球負極材料產量81%。

從人造石墨產量來看,2019年中國人造石墨出貨量20.8萬噸,同比增長56%,人造石墨出貨量占負極總出貨量比例達到78%,同比增加9%。除了人造石墨以外,剩餘出貨較多的負極類型為天然石墨,大約占比20%不到。

現今,為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澳大利亞資源企業(Syrah Resouces)於今年7月中旬在美國投產了首座石墨提純工廠,並計畫在美國把在莫三比克開採的石墨提純,生產負極材料,向美國和歐洲的汽車企業等供貨。此外,澳洲的生態石墨公司在澳大利亞西部的石墨提純工廠擬在2022年投產,利用從坦桑尼亞開採的石墨製造鋰電池負極材料,並向德國蒂森克虜伯等廠商供貨。該公司還聲稱其石墨提純成本低於中國企業,有望打破“中國壟斷”。

稀土礦圖片

稀土方面

由於與中國關係惡化,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正在嘗試聯合建立稀土供應保障。今年7月28日,美國正式簽署了兩份稀土戰略合約,為本土“MP材料”公司和澳大利亞萊納斯(Lynas)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MP材料”公司是美國唯一的稀土供應商,而萊納斯則是全球除中國外,最大的一家稀土供應商。美國政府通過與最有希望的幾家廠家合作,真的能打破中國對稀土壟斷?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中國依舊是美國稀土來源的最大供應國,佔據整個進口額的80%以上。

從全球的稀土開採量來看,中國的在開採量方面這幾年確實有所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開採技術在退步,而是中國試圖將高污染的稀土開採工作,轉移到了緬甸。這才顯得中國的份額在下降。

除稀土開採的初級階段外,中國對全球稀土加工產業近乎達到了完全控制能力。最低的污染程度,最高的析出比例,相應配套的整個稀土加工產業,這才是中國稀土能夠在全球佔據統治地位的核心原因。即使美國簽署的兩家稀土公司開採出來的稀土,依舊要送到中國進行加工,才能變成可使用的化合物和產品。

總之,西方想要實現打破中國對稀土和石墨供應的壟斷,至少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