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膜法生產仲鎢酸銨
- 詳細內容
- 分類:鎢的知識
- 發佈於:2015-12-18, 週五 18:07
鎢在我國的儲量居世界之首位,在我國冶金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仲鎢酸銨是生產金屬鎢的主要原料,目前工廠用萃取法或離子交換法生產,前者是將鎢精礦用堿煮(或堿熔)後分部除去矽、磷、砷,加入Na2S使Mo成為MoS3沉澱,然後將清液調pH至2-3,用叔胺萃取。反萃用NH4OH。因此,澄清槽裏會經過pH=6的階段。這時APT會析出結晶從而導致難以正常操作。這一問題難從配方解決,因此有通過加強攪拌使結晶再溶解或改進澄清槽內部結構幾何形狀的做法。離子交換法雖然不需除P、As、Si但不能除去鉬,因此往往選用含Mo量低至一定規格的鎢精礦。此法雖可直接用鹼性料液,但由於交換量小必須先將料液稀釋至含WO3 25g/L以下,再加上淋洗用水量也大,因此pH10-13的鹼性廢水排放量非常大,廢水處理成為一種負擔,而且這兩種方法的廢水中的鎢無法回收。
乳液型液膜的概念是N.N.Li在1968年提出的,它吸引了各國的研究者。由於它在遷移機理上模擬了生物膜的活性遷移,可使物質逆濃度差高度富集。它是將萃取和反萃取結合在一個體系裏同時進行的過程,其反應是在極薄的表面積極大的液膜介面上進行,再加上在膜相加有載體,因此其動力學優勢遠勝於溶液本體中進行的反應,傳質速率、效率以及選擇性均勝於萃取過程。目前這一新技術正向單元操作發展,國際上首次開始工業應用的是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用於從廢水回收鋅,其次是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用於廢水除酚。
目前乳化液膜的主要技術關鍵是膜的穩定性和破膜技術。對於膜的穩定性在液膜萃取和破膜階段要求是不同的, 前者要求膜穩定性高而後者則希望穩定性低, 目前對液膜的穩定性和壽命還不易控制3 破膜技術與有機相的複用及回收內相有關, 它直接影響液膜法的經濟效果, 不同配方的液膜破膜效果不一樣, 因此破膜技術還需要進行試驗研究。對於表面活性劑和載體的研究, 也直接影響著液膜的技術和經濟效果。另外, 在工業廢水處理中, 由於膜組分的溶解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 這些問題都可在液膜的研究和發展中進一步解決。
用鎢細泥或鎢精礦堿熔後所得粗鎢酸鈉溶於水作為料液調pH至8~9除去雜質矽後,不需除去磷、砷、鉬於室溫下直接進行實驗室一級間歇式液膜遷移,,按正交設計的最佳操作條件,5min 內在內水相直接得到仲鎢酸銨(APT)結晶。提取率為99.85%,純度達到一級品標準。文中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級連續逆流流程,成本低,是有前途的新方法。


鎢產品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產品詳情: http://cn.chinatungsten.com |
電話:0592-5129696 傳真:5129797 |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 鎢鉬圖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鎢新聞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鉬業新聞: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
微信: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