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鎢的原子結構

二硫化鎢(WS2)原子結構包括由一個過渡金屬層(W原子)夾在兩個S原子層之間形成的疊層三層,每個S原子層都有一個六角形的晶格。在三層堆疊中,W原子和S原子通過強離子-共價鍵結合在一起。這三層形成的被弱的範德瓦爾斯相互作用固定在一起,這允許WS2層的機械剝離。在體相中,多態性是TMD的獨特特徵。

萊納斯-鮑(Linus Pauling)於1923年首次確定了過渡金屬二氯化物(TMDs),自1960年以來,已經發現了60多種TMDs。2004年從石墨中分離出穩定的石墨烯,這為TMDs的超薄薄膜的應用開闢了新的道路。有44種TMD化合物可以形成穩定的二維(2D)結構,它們的組成是MX2,其中M是過渡金屬,X是S、Se或Te。這些化合物表現出金屬、半導體、超導體和絕緣體的物理特性。在這些TMD中,WS2具有獨特的帶狀形態,這源於其與半導體有關的特性,如寬頻光譜回應特性、超快漂白恢復和出色的可飽和光吸收。

WS2的結構

二硫化鎢的原子取決於過渡金屬中d軌道的填充情況。WS2有三種可能的堆積,即1T、2H和3R。1T是由四邊形對稱性和八面體配位形成的。過渡金屬的d軌道分為兩個能級:dxy, yz, zx和dx2-y2,z2。2H是由六角形緊密堆積和三角棱柱的配位形成的,3R是菱形對稱結構。在2H和3R相中,過渡金屬的d軌道被分為三個能級:dz2、dx2-y2、xy和dxy、yz。對於單層WS2薄膜,2H是最穩定和最常見。除了比較常見的1T、2H和3R堆疊外,WS2還有1T′形態,由於它具有優良的拓撲絕緣特性,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為了改變二硫化鎢的原子結構,經常使用鋰離子插層法和非插層相變法。鋰離子插層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當加入過量電荷時,2H相變變得不穩定,並變為1T相;然而,當鋰離子從WS2中移除時,過量電荷被移除。隨後,處於1T相的WS2會恢復到最穩定的2H相。

無插層相變方法包括通過紅外鐳射和電子束照射進行刺激。這些反應是不可逆的。這些反應產生不可逆的黃銅空位,這是從2H到1T轉變的驅動力。然而,這種方法是破壞性的,不能逆轉從2H到1T的相變。這些相變可以將WS2的特性改變為半導體和金屬之間的特性。

WS2多晶體的單元圖片

文章來源:Ding J, Feng A, Li X等, 二硫化鎢的性能、製備和應用 - 綜述 [J]. 應用物理學, 2021, 54(17): 173002.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