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資源大國如何擺脫賺“小錢”尷尬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3-12-25, 週三 14:22
- 作者 HJF
- 點擊數:292
“新材料之母”稀土,廣泛應用於尖端技術領域,是寶貴的戰略資源。長期以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資源國,卻是稀土應用弱國,儘管每年向全球市場供應了90%以上的稀土產品,卻主要在國際市場上充當稀土原料、初加工產品輸出國的角色,每年靠消耗資源、能源和破壞環境賺取幾億美元外匯的“小錢”。
一些稀土企業的負責人和專家指出,只有下游應用產業發達,戰略資源的價值才能被充分挖掘出來,才能撬動相當於自身價值成百上千倍的經濟效益。然而,受國內科技支撐力弱、外國掌控核心專利技術等問題制約,我國稀土應用產業發展水準還比較低,專家呼籲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稀土科研和相關應用產業發展的支援力度。
拿得出樣品拿不出產品
從近百年的稀土科研歷史分析,平均每3年左右,稀土就會有一種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功能被開發出來。
包頭稀土研究院原院長馬鵬起說,多年來,我國滿足了全球90%左右的稀土原料需求,但是我國的稀土科研和應用工作起步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突出地表現在基礎科研能力薄弱、應用開發技術水準低上,主要跟蹤國外的成果開展科研活動。
他說,稀土科研、產業化是對一個國家綜合科技水準的檢驗。發達國家技術積累多、裝備製造和自動化水準高,技術突破後很快可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生產線的自動化水準也比較高,產品品質比較穩定。
相比之下,我國一些研究項目雖然在實驗室內獲得了突破,研究出了樣品,性能和指標也不錯,其中所研究出的釹鐵鵬稀土永磁合金樣品的性能甚至還數度國際領先,但是這些成果一進入產業化中試甚至小試都難過關,生產線規模小,手工操作多,導致各批次產品的品質不一致,成本也高。
稀土的加工鏈條,大體分為分離冶煉產品、合金材料、元器件、終端應用產品4個環節。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說,受科技水準低影響,當前我國的稀土企業仍然集中在稀土分離冶煉、中低檔合金材料生產領域,高端產品在合金材料總產量中的比重只有10%左右,後續的元器件、終端應用產品還沒形成生產規模,每年出口大量稀土產品,獲利卻很少。
例如,去年我國向美國、日本等3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稀土氧化物、鹽類、金屬、鐵合金1.6萬噸,出口坯、粉、片等中低檔稀土永磁材料2.4萬多噸,總出口金額卻只有約33億美元。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國內的需求,每年我國還要花高價進口大量的高檔稀土合金材料和元器件、終端應用產品。張安文舉例說,去年我國進口了2997.4噸稀土永磁材料,進口額為5.88億美元,進口產品的單價是我國出口產品單價的2倍多;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產的硬碟驅動器,外國企業向我國出口一台的利潤有幾十美元,我國電腦組裝企業銷售一台電腦整機往往利潤卻只有10多美元,相當於只賺點組裝“勞務費”。特別是許多尖端產品,花錢也很難買到,因為一些發達國家以國防安全為由,禁止向我國出口這些產品。
相比之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從我國進口稀土原料後,將其加工成了各類元器件和終端應用產品,用以支撐規模龐大的汽車、家電、新能源、高端裝備、電子資訊、航空航太、核工業、化工、環保等軍工、民用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間接撬動的經濟產值每年達上萬億美元。
外企把持核心技術專利
隨著傳統產業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加快升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稀土在光、電、磁、催化等各種新材料領域的應用規模將不斷擴大。為此,各國都在積極研發稀土應用技術。
中國鋼鐵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李衛等專家說,目前,各類稀土材料的核心技術專利多數被外國企業把持,比如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的核心專利技術被美國通用公司、麥格昆磁公司和日本住友公司、日立公司把持,磁致伸縮材料、催化材料等領域的核心專利被美國公司把持,發光材料專利技術被日本企業把持。
以稀土合金材料的代表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為例,憑藉專利,日本住友公司等企業主導著全球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的銷售市場,麥格昆磁公司則佔據著全球80%以上的粘結釹鐵硼市場份額。美國和日本的部分公司還達成協議,規定第三國生產的同類產品若進入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必須同時購買雙方的專利權,並收取產品銷售額的5%作提成。這些企業還通過各種手段模糊專利的有效期,以長期獲利。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最早我國有3家燒結釹鐵硼生產企業購買了日本公司的專利技術,每家花費近4000萬元,後期增加到5家,2012年5月之後進一步增加到8家。其他未購買專利權的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很大限制,往往以低於市場10%左右的價格銷售給中間商。
其他稀土合金材料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李衛說,稀土在新材料產業的應用量,目前占我國稀土應用總量的62%,知識產權受制於人,嚴重制約了我國稀土應用產業的發展。
為賺小錢透支礦山壽命
稀土是鑭、鈰、鐠、釹等17種元素的統稱。張安文說,不同稀土元素之間的特性差異很大,受材料工業發展的規模、熱度等因素影響,各個品種的應用情況很不平衡,可以說是冷熱懸殊。
比如,去年我國的稀土材料應用量中,螢光材料為0.31萬噸,液晶拋光材料為0.5萬噸,貯氫材料為約0.3萬噸,催化材料為0.45萬噸,永磁材料的應用量則多達3.66萬噸。由於生產永磁材料所需的鐠、釹、鏑、鋱元素在稀土礦中的含量較少,加上需求量又大,因此價格高昂。
相比之下,鑭、鈰、釔等元素,主要應用於螢光、拋光等材料領域,稀土礦中的含量相對較多,全球市場的應用規模小,則呈現產能嚴重過剩、價格較低的現象,目前每年過剩近5萬噸。
稀土元素是共生的。張安文舉例說,白雲鄂博稀土礦蘊藏的稀土資源中,市場緊俏的鐠、釹只占約20%,鈰、鑭卻分別占約50%、25%,也就是說,每生產1噸鐠、釹,就要附帶生產出3.75噸鑭、鈰。
然而,受經濟利益誘惑,國內部分稀土開採、分離冶煉企業為了多生產出緊俏品種,往往不斷地擴大稀土礦開採量和稀土產品總分離冶煉規模,這一方面透支了稀土礦壽命,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鑭、鈰等產品供應過剩。
走出挖礦換錢的老路
“稀土上游產業的產值很小,只有應用起來,稀土的價值才會釋放出來。”馬鵬起說,以前我們國家經濟困難,各方面發展需要外匯,所以大量出口國際市場緊俏的稀土、鎢等戰略資源初級產品,以換取外匯支撐經濟發展。如今,我們是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巨額的外匯壓在手裏都成了燙手山芋,沒必要再走廉價出口資源換外匯的老路了,需要好好盤算一下產業發展、資源可持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大賬。
張安文等專家指出,今後我國在做好稀土資源源頭管理的基礎上,必須加大稀土科研支持力度,加快稀土應用產業發展水準,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戰略優勢。他們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稀土科研投入力度,培育壯大國家級稀土科研機構和團隊,實施一批重大基礎性、戰略性科研項目,加快構建稀土科技創新體系。
二、以企業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組織產學研聯盟,努力突破一批稀土應用關鍵技術,打破外國企業的專利封鎖;國內稀土合金材料生產企業聯合發起的涉外知識產權訴訟,希望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三、在上游分離冶煉、合金材料生產領域,提升產業門檻,加快兼併重組,加快培育上規模、掌握核心技術的大企業集團;在中下游應用領域,出臺政策扶持具有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中小稀土應用企業,支援其向“專、深、特、精、新”方向發展,增強產業活力。
四、完善政策,推動稀土元素綜合、平衡利用。加強對鑭、鈰等輕稀土元素應用的科研力度;在出口配額總量穩定的情況下,壓縮中重稀土開發和出口比重;出臺政策,推動稀土在新興產業領域與傳統產業領域應用並舉。
稀土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鉬文庫:http://i.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鉬新聞、鉬價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