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稀土、稀散金屬供需形勢
- 詳細內容
- 分類:稀土知識新聞價格
- 發佈於:2013-03-01, 週五 14:40
- 作者 HJF
- 點擊數:1121
一、生產現狀
中國稀土工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50~1962年,為初創階段,學習、研究和引用世界已有的科學成果,掌握冶煉、分離、提純技術,為工業化準備了條件。1963~1975年為工業化階段,陸續開發南方獨居石、包頭稀土、江西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等資源,建立了一批選礦廠和冶煉廠。1976年後進入改革和振興階段,創造性地解決了包頭稀土資源綜合利用問題,不斷採用新工藝方法,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同時開發新材料,並大量推廣應用,產品和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從地質勘查到采、選、冶和材料加工與應用等完整的稀土工業生產體系,擁有一批大中小型礦山和冶煉提取與材料加工廠等,生產幾百個品種和上千個規格的稀土產品,並創造了許多獨特的稀土冶煉工藝方法,稀土工業的生產技術和一些技術經濟指標已達世界先進水準。我國已成為稀土儲量、產量、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稀土大國之一。
我國近年來的稀土產能產量,據國家計劃委員會專家組調查,1996年稀土濕法冶煉能力已接近9萬t,處理稀土精礦的能力達8萬t以上。產量據國家計劃委員會稀土辦公室的最新報導:1997年我國稀土礦產品產量53250t,其中包頭稀土精礦產量35000t,四川冕寧稀土礦11000t,山東微山稀土礦1200t,獨居石產量50t,離子型礦產量6000t。稀土冶煉加工產品產量46500t,比1996年增長(以上資料引自《有色金屬工業》,1998,№.7)。表3.22.2列出了1990~1995年我國主要稀土礦產品產量及結構。
我國稀土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不僅是世界稀土第一資源大國,而且已成為第一稀土生產大國,也是稀土最大的出口國和主要消費國之一。可由下列一組數字表明〔據國家計劃委員會稀土辦公室(簡稱國家計委稀土辦)紅楓在《世界有色金屬》,1996,№.10期發表的資料〕:
——1980年,我國稀土產量僅2524t,1986年我國稀土總商品量達11860t,超過了一直處於世界第一的美國當年產量11000t,躍居世界首位。
——1988年,我國稀土礦產品產量達29640t,超過美國1984年達到的歷史最高年產量25950t。使我國居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的地位得以鞏固和確認。
——1995年,我國稀土總商品量達4萬t,礦產品產量達4.8萬t,達到世界總產量的70%~80%,產銷率幾乎達100%。1980~1995年15年間,我國稀土產量增長了15倍,年均遞增速度20%(其中“六五”期間27%,“七五”期間23%,“八五”期間22%),處於高速、穩定發展時期。
——我國稀土出口量,1980年稀土出口處於初始階段,當年出口量800t,創匯590萬美元;1995年出口量達27000t,創匯27129萬美元。15年出口量和創匯額分別增長32倍和44倍,年均遞增分別約為26%和29%(其中“六五”期間分別為41%和45%,“七五”期間是15%和25%,“八五”期間是23%和18%)。
世界稀土年總消費量是5~5.5萬t,其中60%~70%由我國供應,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稀土供應國。
——我國國內稀土消費量,1980年為1724t,1995年達1.3萬t。15年增長6.5倍,年均遞增14.4%(其中“六五”期間15.2%,“七五”期間15.7%,“八五”期間12.4%)。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大稀土消費國。
——我國稀土產值,1980年全國稀土產業產值不過7000萬元,現在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已超過10家,骨幹企業的人均產值達30~50萬元。
我國稀土冶煉產品主要包括混合稀土氧化物、氯化物鹽類、各種單一稀土氧化物、鹽類及混合稀土金屬、單一稀土金屬和合金等。品種規格如按冶金加工過程和用途來劃分,可分為稀土化合物與鹽類、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屬、稀土合金、稀土材料、稀土農用產品等6大類。目前生產的品種已達300多個,最多的是上海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有252個品種,508個規格;甘肅稀土公司有71個品種,140多個規格;廣州珠江冶煉廠有44個品種,172個規格。我國單一稀土氧化物純度一般為2~3N(N代表9,下同),最高達4~6N;單一稀土金屬純度為2~3N。多種產品品質已達到國家稀土產品品質標準,不少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同類產品品質標準。甘肅稀土公司熊貓牌氯化稀土,廣州珠江冶煉廠螢光級氧化釔、光學級氧化鑭與氧化釹,上海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的10多種優質產品,均已暢銷國內外。
二、生產佈局
我國稀土工業的生產佈局,依據稀土礦產資源分佈特點和地區經濟建設條件,形成南北兩大生產體系。即北方建立了以包頭鋼鐵稀土公司和甘肅稀土公司為軸心的輕稀土產業體系,以開發白雲鄂博稀土礦產資源為主。該體系由冶金、有色、核工業和地方企業構成,形成了世界級的稀土礦山和生產加工系統。總生產能力達到4萬t(以稀土氧化物計,下同)。南方建立了以贛、粵、湘等省為主的一批中重稀土礦山,以上海躍龍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廣州珠江冶煉廠為軸心,以龍南稀土公司、尋烏稀土公司、南昌曙光稀土材料廠、陽江稀土材料廠、宜興稀土廠、溧陽稀土廠等為骨幹,構成以開發離子型稀土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產體系。總生產能力為1萬t,構成了世界最大的中重稀土生產系統。
實踐證明,我國稀土產業形成的南北佈局是比較合理的,符合我國稀土資源分佈的特點,發揮了“北輕南重”的各自優勢,並互為補充。為此針對北方的超大型包頭稀土礦與鐵、鈮等共生難以選冶的問題和南方特有的離子型中重稀土提取利用的問題,列入了國家“六五”、“七五”科技攻關計畫。各部門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聯合攻關,奮發努力,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終於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資源特點的選冶工藝,基本解決了北、南兩大資源綜合利用、綜合回收的工藝技術,為我國稀土品種全、品質高、產業化鋪平了道路。目前,我國各種類型稀土生產大小企業200多家。按產品分類,其中有稀土礦山30多個、稀土冶煉和材料廠80多個、稀土合金廠20多個、稀土磁性材料廠100多個、稀土螢光材料廠30多個、稀土微肥廠10多個。屬國有企業(原財政關係在中央部門的企業)33個(含12個選礦廠、21個冶煉廠),地方中小型企業近170家。
從管理體制上看,分屬中央和地方兩類。中央部門直轄的又分為原冶金工業部、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核工業總公司等直屬稀土生產企業;地方管的又分為省、市、縣、鄉(鎮)、村等所屬的稀土企業。按所有制性質又分為全民、集體、個體及中外合資企業。
國家針對多年來形成的這種多樣多層次的管理,政出多門的狀況,原國家計劃委員會設立了稀土辦公室,加強了稀土行業的宏觀調控,制定了有關稀土產業政策和規劃。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育,出現了稀土企業向聯合組建大型企業集團發展,在北方成立了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包頭鋼鐵稀土企業聯合集團,實行產供銷統一經營管理。
我國稀土企業大型的少,中小型多。除包頭鋼鐵稀土公司、甘肅稀土公司、上海躍龍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江西稀土公司、龍南稀土公司、珠江冶煉廠、陽江稀土礦、江南稀土材料總廠、溧陽稀土材料廠、宜興稀土材料廠等生產規模較大外,其他多為中小稀土企業。中小企業的生產能力只有幾百噸或幾十噸,尤其是南方幾省的稀土企業點多、分散、規模小。現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稀土企業簡介如下:
(1)包頭鋼鐵稀土公司 大型鋼鐵稀土聯合企業。除鋼鐵外,還擁有采選、稀土中間合金冶煉、混合稀土制取、單一稀土分離和稀土金屬製備等配套的稀土工業生產體系。下設有我國最大的稀土精礦生產廠和稀土中間合金生產廠及稀土二廠、稀土三廠。
(2)包鋼選廠 于1958年開始建設,歷經多次擴建和改造,已建成7個選礦生產體系。其中有4個系列生產稀土精礦,形成年產含REO為30%~68%的各種品位精礦能力60000t,其中大於50%REO精礦30000t/a,為我國重要的稀土原料生產基地,供給我國北方7個稀土廠,年銷售量30000~40000t。
(3)包鋼稀土一廠 始建於1958年,原名704廠,為我國最大的稀土中間合金生產廠。年生產合金能力25000t,產品11個品種47個規格。以含REO為30%~40%的低品位包頭稀土精礦和白雲鄂博稀土礦經高爐冶煉脫鐵後REO 10%~18%的稀土富渣為原料,生產多種型號中間合金。
(4)包鋼稀土二廠 以白雲鄂博稀土礦為原料生產稀土富渣(REO 10%~18%)、錳鈮合金、錳磷半鋼等產品。從1980年以來,建成以包頭高品位稀土精礦為原料,採用燒鹼法分解稀土精礦,生產混合氯化稀土、釤銪釓富集物的生產線,年生產RECl3能力約為1000t,1980~1988年氯化稀土總產量為9100t。
(5)包頭稀土三廠 創建於1961年,前身為包鋼試驗廠。現有5個主體車間、4個輔助車間,擁有選礦、氯化稀土、單一稀土分離、金屬與合金等多條生產線,產品共64種,年生產稀土精礦能力為5000t,單一稀土氯化物能力約300t。
(6)甘肅稀土公司 該公司前身為鈹廠即903廠,1975年轉產氯化稀土,1980年改名為甘肅稀土公司,經過10幾年的發展建設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稀土生產企業。其特點,一是建成了原材料配套體系,先後與江西、內蒙古、四川合資建成4個聯營礦山,為公司提供稀土精礦,並在公司內建成年產30000t鹽酸和15000t燒鹼生產廠,從而保證了生產稀土需要的主體原料;二是生產能力和產量大,優質產品多,規模效益高而著稱。氯化稀土生產能力為18000t/a,居亞洲之首,18種產品30多次獲國家和省部級優質獎。公司以包頭稀土精礦、南方離子型稀土礦(處理後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四川冕寧稀土精礦為原料進行分解、提取、分離和火法冶煉生產多種稀土產品。計有氯化稀土、單一稀土化合物、金屬(鑭、鈰、鐠、釹、釤)、拋光粉等7大系列計71個品種140個規格。產品不僅銷售全國,而且出口到美國和日本等16個國家和地區。
(7)上海躍龍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該公司前身為上海躍龍化工廠,建廠始於1960年,1964年投產。經過30年的發展,成為我國技術水準最高、深加工產品品種最多、產值和經濟效益最大的綜合性稀土生產企業。擁有先進的稀土分離、金屬製備和多種新材料的生產裝置及配套的分析檢測儀器,產品品質馳名中外。現主要處理南方離子型混合稀土氧化物,年生產能力800t(按REO計),產品以單一稀土和稀土材料為主,計200多種品種,480多個規格。
(8)江西龍南稀土公司 有3個礦山和1個冶煉廠,生產含Y2O3≥60%混合稀土氧化物,能力1000t/a;釔基稀土合金能力為1000t/a;≥99.99%Y2O3和≥99%Dy2O3等單一稀土分離能力110t/a。
(9)江蘇江南稀土材料總廠 以離子吸附型稀土精礦為原料,生產單一稀土氧化物及金屬、富鑭稀金屬、三基色螢光粉等70個品種。
三、供需形勢
(一)需求預測
世界稀土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向高新技術領域發展。據統計,1980年世界稀土消費結構是:催化占34%、冶金機械占33%、玻璃陶瓷占30%、新材料(含磁性材料、螢光粉等)僅占3%,到1990年則分別為29.2%、28.5%、31.9%、10.3%。其需求預測,據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的法爾科內推測,1990~2000年期間世界稀土需求量的年增長率可能在3%~6%,最可能的增長率是4.6%,即到2000年稀土消費將增長到5.6萬t。法爾科內的預測認定1990年的世界稀土消費量為3.55萬t,以此作為10年的預測基數。我國邱向東、陳福昌、鐘俊輝等(1995)根據世界1991年實際消費量5.5萬t,以此為基數,按4.6%的增長率推算,到2000年稀土需求量應為8.2萬t。國外還有的預測到2000年稀土氧化物需求量將達10~12萬t。考慮到世界稀土的需求量向高純單一稀土發展的總趨向,如無重大商業突破,邱向東等預測的世界稀土需求量8.2萬t似更可信。目前,世界稀土產品生產能力每年約7萬t,稀土礦的產量6.5萬t(《Metals & Minerals Annual Review》,1997)。
當代世界稀土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國家是中國、美國、法國和日本,其中美、中、日是世界稀土消費大國。
由於稀土用途廣泛,目前稀土應用已遍及我國國民經濟領域40多個行業。表3.22.3列出了1990~1995年稀土產品消費及結構情況。
從此表可以看出,國內稀土產品消費及其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總的消費去向,雖然冶金機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三大傳統應用領域,仍然是稀土消費的大戶,3項合計占總消費量的68.8%(以1995年統計),但消費增長緩慢。1990~1995年,除玻璃陶瓷增長較快外,冶金機械、石油化工消費增長,年均遞增率僅分別為4.3%和7.8%。而新材料、農輕紡消費稀土卻迅速增長,年均遞增率分別達64.1%和25.2%。
新材料消費稀土處於快速增長態勢,由1990年的95t增長到1995年的1130t,增長近11倍,年均遞增率為64.1%,市場佔有率由1.2%提高到8.7%。這主要是由於近年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螢光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等迅猛發展,促進了稀土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所致。“八五”期間,稀土螢光、稀土節能燈的產量分別比“七五”末期增長155%和175%,稀土永磁材料產量達到1340t,增長5倍多,並日趨產業化,稀土永磁電機產量達50多萬台(劉建青等,1997)。
農輕紡行業中的稀土消費也處於較快增長。由1990年的951t增長到1995年的2920t,增長了2倍,年均遞增率為25%。特別是中國首創的稀土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並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每年增產糧、棉、油、糖6~8億kg,直接經濟效益10~15億元(紅楓,《世界有色金屬》,1996,№.10)。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