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钨电致变色机理2/4
- 詳細
- カテゴリ: 钨业知识
- 2015年12月16日(水曜)18:01に公開
- 参照数: 2344
电致变色材料之所以能实现电致变色主要在于材料的化学组成能带结构与氧化还原特性。例如,通过对附加电场的改变使材料中的离子、电子被注入和抽去,改变薄膜对光的吸收特性、薄膜中载流子浓度或者薄膜中等离子的振荡频率,调节薄膜对光线的反射率,但各种变色材料的详细机理尚未完全查明。三氧化钨(WO3)虽说是最早被发现的变色材料,但是其电致变色机理一直存在争论。Deb、Faughnan与Schirmer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模型来解释三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
1.Deb模型,即最早发现并制作出三氧化钨薄膜变色器件的研究者建立的模型,又称色心模型,1973年Deb对采用真空蒸发法制备而成的无定形WO3研究,发现阴极注入的电子被WO3形成的正电性氧空位缺陷捕获而形成F色心,最终提出无定形WO3的离子晶体结构类似于金属卤化物,(在碱卤晶体上的两个电极施加电压并加热到约700℃,观察到光吸收,从点状负电极注入的电子陷入阴离子空位,根据电中性和电流连续性要求,正电极附近的阴离子空位将向阴极运动,即有阴离子向正电极的净运输,在正电极放出卤。如果外电压极性倒转,则伴随着碱金属在负电极的释出而产生空穴中心,光吸收消失),捕获的电子不稳定,很容易吸收可见光光子而被激发到导带,使WO3膜呈现出颜色。这一模型解释了着色态WO3膜在氧气中高温加热退色后,电致变色能力消失的现象,是最早提出的模型,但Faughnan认为在氧缺位量很大时的WO3-y膜(y=0.5)中难以产生大量色心。
氧化钨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www.tungsten-oxide.com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新闻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