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触点的可靠性探讨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17:50
- 点击数:1225
1. 钨触点表面上的黑褐色的胶状物--- H2WO4(可溶于水,水溶液成灰白色,经过脱水处理后,变成黄褐色的氧化物硬膜- WO3)是金属钨在高温、湿度大的条件下受到电化学腐蚀的生成。
2. 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根本原因:钨触点中的触片(钨)与底座(铜)之间的电极电位差(0.54V)较大。
电化学腐蚀指的是由金属和电解质充当电极组成的腐蚀原电池。
除氧方法:真空除氧、热力除氧、铁屑除氧、树脂除氧、化学药剂除氧等方法
3. 为了提高钨触点的接触的可靠性
(1)需要尽可能地减少钨触片与铜底座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接触电极电位差不可大于0.5V;在恶劣的气候下,则不可大于0.25V。
电极电位指的是金属(钨)处于电解质溶液(水)中,其表面与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即是金属在此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2)利用钨-镍或者钨铼10-镍配对,再焊成触点可达到目的,即可以防止钨触点表面氧化膜的生成。
4. 在负载电流不是很大的时候,利用其它材料,如银铜等,来代替钨作为触点。
纯钨产品生产商、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详情查阅:http://www.tungsten.com.cn
订购电话:0592-5129696 传真:0592-5129797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钨新闻、价格手机网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钼新闻、钼价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钨在线”,了解每日最新钨钼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