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钨用于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

HDS 加氢脱硫催化剂随着柴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多产柴油已经成为催化裂化过程的一个发展方向。催化裂化柴油会带来燃烧尾气中有毒气体(如SOx)增多等严重环境污染,因此,可以采用加氢脱硫催化剂来降低其有毒气体的排放。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引入分子筛,对催化剂的性能提升有帮助。
 
分子筛是指具有均匀的微孔,其孔径与一般分子大小相当的一类物质,可以应用于高效干燥剂、选择性吸附剂、催化剂、离子交换剂等。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脱氮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芳烃饱和及选择性环烷烃开环活性。
 
该种催化剂中各物质组分如下:
1.三氧化钨、氧化镍、氧化钼为主要活性组分,其来源是以钨、钼、镍的盐为前驱体,于550°C焙烧4小时得到;其中,氧化镍占催化剂总质量的1%~10%,氧化钨与氧化镍之和约占10~50%,其余的为载体。
2.载体为氧化铝、氧化硅的其中一种或者两者混合与分子筛的混合物。
 
另外,在含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在使用之前,通常会在氢气存在的情况下,于140-370°C的温度下用硫、硫化氢或含硫原料进行预硫化;值得一提的是,预硫化过程可以在反应器外进行也可在器内原位硫化,将其转化为硫化物型。该种含三氧化钨的分子筛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可以用于对烃类原料进行加氢处理,特别适用于柴油加氢改质,尤其是劣质柴油的加氢改质过程。
微信:
微博:

 

石英连熔炉用钨坩埚

石英玻璃是一种只含二氧化硅单一成份的特种玻璃,其微观结构是一种由二氧化硅四面结构体结构单元组成的单纯网络,具有紧密的结构,其中透明石英玻璃的光学性能非常优异,在紫外到红外辐射的连续波长范围都有优良的透射比。通过连熔炉制备的石英玻璃可广泛应用与半导体生产的各项工序中。

钨坩埚具有熔点高,沸点高,高温强度好的优良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石英玻璃连熔炉中。目前主要的工艺装备是将钼电极和64根钼棒装置在连熔炉内的加热装置,这些钼电极和钼棒均匀的散布在钨坩埚的周围。当电极导电加热时,作为导电发热体的64根钼棒会使钨坩埚不断升温。但是,该工艺设备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当这64根钼棒作为导电发热体时,钼棒之间存在的8-12mm的距离问题会造成钨坩埚的升温不均,从而延长了钨坩埚的升温时间,这样会大大降低连熔炉的生产效率。可以将连熔炉中的钨坩埚的顶部设置加料管和钨芯杆保护气的入口,在钨坩埚底部放置成型器料台,料台中间应该设有成型口,并且将加热装置放在钨坩埚的外部。用钼网代替钼棒均匀的覆盖钨坩埚的表面。钼网的均匀覆盖可以使钨坩埚受热均匀,以此有效解决成型石英管的气泡和气线内在的质量问题。

钨坩埚除了广泛应用于石英连熔炉,还对粉末冶金技术,电子喷涂,晶体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钨坩埚

微信:
微博:

 

什么是钨合金铆钉顶棒?

众所周知钨合金有着很高的密度和良好的机加工性能,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成功地研制出来并应用于核辐射屏蔽,即核研究领域。除了早期就被制作成核屏蔽件应用于核领域,它还在诸多领域大有作为,如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工业领域等。钨合金的超强辐射屏蔽效能是人们所知悉的,它在核辐射屏蔽和配重方面的贡献也无法否认。通常情况下钨合金可以被制作成各种各样形状、规格的配重件、屏蔽件、钨飞镖、钨镀金产品等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当然,还有各种形状、规格的钨合金铆钉顶棒。所以,什么是钨合金铆钉顶棒呢?
 
钨合金铆钉顶棒,也可被称之为高比重钨合金铆钉顶棒或者简称为钨铆钉顶棒,它是一种以钨合金为原料制造而成的连接工具。正如它名字一样,是铆钉的顶棒,也就是说,是铆钉专用的工具。它通常是作为铆钉与其他物体铆接时的底座,目的在于减少铆钉锤击过程中产生的的后坐力,说白了就是避免铆接时产生的巨大锤击力损坏物体,或者导致铆接不紧密。每个钨合金铆钉顶棒的表面和尖锐的边角都需要抛光和磨圆,因为抛光磨圆后的钨合金铆钉顶棒才能很好地防止划伤和损坏铆接物体的表面。由于铆钉在飞机制造业的大量使用,这也使得钨合金铆钉顶棒在飞机制造业上有着很大的需求量。
 
钨合金铆钉顶棒
微信:
微博:

 

三氧化钨用于高氮劣质汽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

石油工业加氢脱硫催化剂加氢脱硫在加氢精制技术中备受重视,然而,由于高氮重油的加工已成大势所趋,并且氮化物的存在抑制催化剂深度加氢脱硫性能。由于我国高氮海洋原油的加工已在我国炼油工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开发高氮劣质馏分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变得十分的必要。
 
在石油炼制领域中,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通常为Ni、Co、Mo、W等活性金属,三氧化钨可以作为脱硫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起到防硫中毒等作用。文章介绍一种高氮劣质汽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Al2O3-SiO2-TiO2三元氧化物为复合载体,以镍、钼和钨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添加助剂磷。
 
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载体:先将大孔拟薄水铝石、偏钛酸和硅溶胶混合均匀,再加入胶溶剂、助挤剂和扩孔剂;而后挤出成条状,经养生,在80〜200°C下干燥2〜15h、550〜650 °C下焙烧1〜8h,获得Al2O3-SiO2-TiO2三元氧化物复合载体;
2.配制共浸液:在室温下,将活性金属盐(仲钨酸铵、仲钼酸铵等)、络合剂及助剂加入溶剂——去离子水或氨水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均匀搅拌至溶解,得到稳定的浸渍液,定容;
3.制备催化剂:将共浸液稀释一倍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两步浸渍促使各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均匀分散。其具体操作为:将复合载体条置于浸渍槽中,加入其中一份共浸液浸渍,于烘箱中干燥,于马弗炉中焙烧,而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另一份共浸液,重复以上步骤,得到所需催化剂。
微信:
微博:

 

硬质合金镀铜工艺

从理论上说,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通过CVD和PVD的方法沉积一层金刚石薄膜,可以显著改善刀具的各项性能。而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间的结合能力以及热学性能的匹配。因此,研究人员发现在涂层薄膜与硬质合金基体间施加一层过渡层能够显著改善膜基性能。即在硬质合金刀具基体上电镀一层金属,这种将电沉积层作为过渡层的工艺是一种新的尝试,硬质合金镀铜工艺就是其中之一。铜对金刚石刀具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在沉积CVD金刚石的过程中,镀铜层所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过渡层材料。

在硬质合金上电镀铜的基本流程是:工件制备→预处理→清洗→预镀→电镀→清洗。由于大部分的硬质合金产品是由WC、TiC等金属碳化物和粘结剂Co组成并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的,因此颗粒间存在一定的孔隙缺陷,而相应的预处理工艺对硬质合金的镀层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去除硬质合金表面的氧化层,通常会选择酸洗的方法,而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表面少量的Co脱落,增加了表面的孔隙。而相应的失去Co粘结作用而外露的碳化物也就更容易脱落,从而使得镀层的结合性能显著降低。此外,在硬质合金内部通常会含有一定的油脂且不易清洗,在电沉积预处理和电沉积过程中容易渗入电镀液,从而造成镀层泛点,由内向外腐蚀,最终使得镀层脱落。相比于在其他材料上镀铜,硬质合金预处理工艺中对于除油的要求更高。常用的方法有电解除油、高温除油以及有机溶剂除油等,对于硬质合金来说通常采用高温除油的方法。除油后还需进行抛光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再用离子水超声波清洗。

预镀时采用氰化镀铜,而电镀铜时通常采用硫酸盐作为电镀液,温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气搅拌,阳极为紫铜(纯铜),电镀时间约为5-10min。电镀后从外观、显微硬度、结合强度等几个方面对镀层的性能进行综合评定。从外观上镀铜层表面较为平整,呈紫红色,表面粗糙度小于0.3μm。对比未进行预处理和预处理中未进行高温除油的镀层,其镀层更为平滑、致密度更好且无起皮、开裂与脱落的现象。而硬质合金镀铜层的显微硬度可达到216-219HV。结合强度的测验方法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加热法,即将镀件置入加热炉加热至300℃,保温1h,迅速取出并放入室温下的水中,观察镀层是否有起皮与脱落的现象;其二为划线法,用刃口为呈30°的硬质合金划刀再度层上划一边长为1mm并深达基体的方格,观察镀层的起皮与脱落现象。

此外,在硬质合金上电镀铜的沉积过程是一种机械堆积过程,因为铜和硬质合金中的WC和Co间基本不存在互相渗透和溶解,是一种机械结合方式。镀层经过氢等离子处理后,Cu与硬质合金基体内的元素在结合面处相互溶解、扩散,从而形成界面扩散层。这一扩散层的存在会使得镀铜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的结合由机械结合向冶金结合转变,因而镀铜层和硬质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