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争夺战:美国押注哈萨克斯坦,能否撼动中国地位?

哈萨克斯坦的钨矿成为美国降低对中国关键矿产依赖的最新阵地。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本国企业参与哈萨克斯坦最大和最有潜力的两个钨矿床的开发,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两个钨矿床分别是上凯拉克京斯科耶(Upper Kairaktinskoye)与北卡特帕尔(North Katpar),均位于卡拉干达地区,二者相距20公里。据Tau-Ken Samruk官网介绍,哈萨克斯坦目前总共勘探了12个钨矿床,总储量估计超过200万吨WO3,其中,Upper Kairaktinskoye和North Katpar储量约为130万吨钨。两个矿床的总设计产能为超过1.25万吨的仲钨酸铵(PVA),开发后将使哈萨克斯坦跻身世界第二大钨产品生产国。目前,该区域正积极推进地质勘探、技术测试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North Katpar钨矿,Tau-Ken Samruk官网

Tau-Ken Samruk,哈萨克斯坦国家矿业公司,隶属于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Samruk-Kazyna ,致力于推动哈萨克斯坦钨矿行业的发展。

据悉,美国企业科夫哈萨克资本集团(Cove Kaz Capital,CKC)一直在与Samruk-Kazyna谈判,希望成立合资企业,并成为该项目的大股东,负责采选厂建设与运营,以及将钨资源运往美国用于国防和商业目的。美国政府可能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和进出口银行等联邦机构为该计划提供财政支持。

今年早些时候,CKC已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勘探公司Kazgeology JSC(Tau-Ken Samruk全资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Akbulak REE,勘探开发稀土项目。

钨矿石图片,中钨智造

钨之所以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源于其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不可替代性。钨以高熔点和高硬度闻名,既用于制造穿甲弹、导弹部件等国防装备,也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航空航天高温部件、电子元器件、医疗与核工业屏蔽件等领域。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关乎关乎国家安全与科技进步,欧美等国将钨列为重要关键矿产。

中国以全球52%的储量和83%的产量,持续主导着钨矿全球供应格局。今年以来,在供应紧张因素主导以及国际复杂政经环境干扰下,国内外钨价不断创高并已基本实现翻番。以仲钨酸铵价格为例,截至2025年10月30日,今年以来上涨超22万元至43.5万元/吨。

这场围绕哈萨克斯坦钨矿资源的战略布局,连同此前启动的稀土合作,已然超越普通商业投资的范畴,成为当前大国争夺关键矿产资源、重构全球供应链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