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制品行业如何利用中美贸易战的难得机遇?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新闻
- 发布于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14:52
- 作者:Zhenghua
- 点击数:46
1. 引言
钨制品以其高硬度、耐高温和优异导电性,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模具、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及智能制造领域,涵盖硬质合金(占市场50%)、钨基合金(20%)、钨丝及电极(15%)等品类。中国凭借全球52%的钨储量(约240万吨,USGS)和83%的产量(约6.7万吨,USGS),稳居世界钨产业核心地位。
美国强行推动与中国工业体系和供应链脱钩,通过高关税、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一策略反而增强了中国工业的韧性,为钨制品行业带来更大市场和更多高品质应用机会,尤其是在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双方经贸关系持续紧张,2025年进一步升级:美国对华产品加征25–145%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对美商品加征84%关税,并对钨、稀土等资源实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在目前中美高层在瑞士开展接触之际,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分析中美贸易战与供应链脱钩对中国钨制品行业的挑战,探讨其如何增强工业韧性,并在新能源汽车、大飞机、高铁、水电、运河、低空经济、智能制造及南美、非洲各国基础设施等领域开辟新市场,特别强调进入高品质市场的潜力,并提出应对策略。
2. 中美贸易战与供应链脱钩的行业挑战
美国通过贸易战和供应链脱钩策略,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钨制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带来以下主要挑战:
2.1 出口管制与关税壁垒
2024年12月3日,商务部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其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的钨制品包括含钨固体推进剂以及具有一定特性的钨、碳化钨和含钨合金等。详情»»
2025年2月4日,中国对仲钨酸铵、氧化钨、非1C226项下管制的碳化钨和具备一定特性的固态钨、钨合金等钨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详情»»
2025年3月份,中国三氧化钨、未列名钨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仲钨酸铵、碳化钨因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出口数据为零。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最高高达245%的关税,但在其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时也发布了一份关税豁免清单,其中包括钨矿砂、钨精矿、氧化钨、碳化钨、钨铁和硅钨铁、钨粉、钨废碎料等。
当下钨制品,尤其是涉及两用物项产品的钨化学品、钨合金产品等审批周期延长2–3个月,使相关产品运营成本上升15–20%,钨产业链中小型企业收入相对减少。近期国内钨价快速大幅上涨10%,各大钨企业最近一期半月报价涨幅在3-5%左右。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钨制品出口减缓,国际市场上价格更是快速攀升,使国内外价差最高达15%以上,且差距不断加大,因此也使得国内囤货风险相对增加。目前中美关税问题的交流与磋商进程与结果尚无定数,在双方信任度重建等问题预期并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市场不确定性更甚。
2.2 供应链重构与市场压力
USGS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3年美国27%钨进口来自中国,钨制品是除稀土外另一个重要的对华依赖的商品,为应对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影响和产业链重构问题,美国扶持南韩(Sangdong矿)、越南(Masan集团)及加拿大(Almonty工业)发展钨产业,减少对华依赖。这就势必使我国钨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相应下降,我国钨制品出口中间环节包括物流等成本大幅上升,相关成本估计上升15%-20左右,交货周期大幅延长。中国企业面临越南等新兴竞争者的压力,需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自主化。因此,这些挑战短期内压缩了国际市场,但也倒逼中国钨产业链必须思考增强自主性,为钨制品行业开辟开拓新市场、寻找新机遇。
3. 工业韧性增强与钨制品市场机遇
美国供应链脱钩策略激发了中国工业的内生动力,钨制品行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市场多元化,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为钨制品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开辟高附加值赛道,大飞机、高铁等高品质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水电、运河、低空经济、智能制造及南美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拓宽需求。以下分领域分析,并通过表格归纳关键机遇。
3.1 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领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领先,市占率达70%;储能市场产值预计2030年达3万亿元。钨制品因优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在以下领域展现独特价值:
新能源行业的模具、电极、催化剂和刀具
硬质合金模具用于电池壳体和电极成型,耐高温、耐腐蚀,延长使用寿命,降低长期使用成本。硬质合金电池壳体模具粗估需求年均增长与新能源电池的增长同步,占新能源电池中使用钨制品的50%。在电池电极方面,钨酸锂和钨氧化物作为锂离子或固态电池电极材料,提升能量密度,延长循环寿命;重要的是,根据中钨智造的客户反复实验和工业应用确认,采用钨酸锂的新能源电池安全性更高。此外,钨基催化剂领域(如WO₃、W-Ni合金)用于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能够提高析氧效率,增强稳定性。氢能产业2025年预计突破1万亿元,钨基催化剂也将随着相关产业需求增长15%以上。同时,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占比扩大和不断更新迭代,硬质合金刀具、硬质合金注塑模具等需求都会不断增长。
供应链脱钩可能会产生一个令美国等采取同等政策的西方国家意想不到的结果是,中国国产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更趋完整,技术更加成熟,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这将同步促使中国电池企业自主研发和升级换代提速,相应地,与之配套的钨制品会随之不断提升品质和拓展中高端市场。
3.2 大飞机项目
中国商飞C919(网传订单量已超1400架)和C929(订单量200架)需要大量的高品质硬质合金刀具,需求年均增长15%。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产生的最直接结果是,一方面中国航司拒收美国飞机,高关税迫使中国与美国波音强行脱钩,并同步降低对欧美航空技术及其周边软硬件产品、维修服务及配件的依赖,给了国产大飞机项目更多机会;同时高关税使得美国高端硬质合金等钨制品难以进入中国高端应用市场,为我国钨制品进入高品质航空市场打开千载难逢的窗口期。近期厦门航空等波音飞机的拒收就是一例。而国内企业如厦门钨业,在C919机身加工刀具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并在预计2030年占航空钨制品市场40%甚至更高的份额。撰文前日,即5月7日印巴空战,巴铁以6:0的战绩获胜,首度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排名第六的四代战机歼10C的卓越性能和综合体系化作战的碾压优势,我们可以预见在成都飞机的股价连续涨停背后,歼10C的订单势必爆发。因此,未来我们中国的C929、C949等大飞机和军用飞机、无人机、飞行器不断研发和投入生产,我国高端硬质合金借关税战、印巴热战之际起飞,前途可期。
3.3 高速公路及高铁建设
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2030年目标铁路营业里程18 万公里,其中高铁 6 万公里。“一带一路”项目如印尼雅万高铁(2023年通车)、中老铁路(2021年通车)的成功案例以及正在施工的马来西亚铁路项目(计划2027年通车)、规划中的中越铁路联通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即将来的更多一系列基建项目,将给硬质合金等高端钨制品带来大幅度海外市场需求增长。高铁技术自主化提升钨制品在高精度轨道加工中的应用,我国钨制品的市场占比预计2030年达80%以上。此次美国的全球范围实施的对等关税,使所有国家看清其真实面目,也印证了我国的工业超凡能力、技术实力和国家信用,这必将促进我国参与国际上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叠加未来中国中西部经济崛起、中俄能源管线项目、青藏高原等西部边陲的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持续为我国以硬质合金为主的钨制品产业注入前进动力。
3.4 水电项目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占全球30%左右(2024年4.36亿千瓦),2025年计划达4.5亿千瓦,涉及雅鲁藏布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等水系。墨脱水电站(2024年12月获批,规划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建设、输变电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将需要大量的硬质合金工器具等钨制品,都会给国内钨产业带来较长时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增量。
3.5 国内外运河建设
国内平陆运河(计划2026年建成)、京杭大运河扩建和杭州至宁波的延伸段、浙赣粤运河的规划实施,柬埔寨的富南运河(2024年8月开工)、可能的克拉地峡运河(规划中)等对硬质合金制品的需求都将是巨大且稳定的。
目前国内所有的运河项目清单
3.6 海洋及跨海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未来海洋基础设施及跨海桥隧建设将显著提升硬质合金需求。这些项目有:填海造陆与岛屿扩展,南海岛礁扩建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岛,珊瑚礁破碎与地基施工;港口建设,如类似秘鲁钱凯港的深水码头升级桩基施工;海域资源勘探开发,如南海油气田及深海矿产开采。跨海桥隧项目,如已规划开始建设的厦金大桥(连接厦门与金门,全长约19.62公里)及京台高速(全长约1990.93公里,含福州-台北段,拟建跨海隧道)。2030年,业内专业人士预计海洋基建及跨海桥隧占硬质合金市场约10%左右,这些项目推动硬质合金向高耐磨、高精度方向发展,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3.7 低空经济
中国低空经济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700亿元,2035年预计3.5万亿元,需钨合金电机部件和硬质合金刀具,需求年均增长20%。供应链自主化推动无人机和eVTOL产业快速发展,钨制品在高强度电机部件中的应用从低端向中高端扩展。
3.8 智能制造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2023年已达4.3万亿元,2030年预计7.6万亿元,对于各类硬质合金刀具、钨合金制品和钨丝的需求预计年增15%左右。半导体产业及其设备需求推动高纯度和高精尖的钨制品需求快速国产化。
预估的主要硬质合金市场机遇及战略意义
4. 应对策略
为应对中美贸易战与供应链脱钩的挑战,并抓住市场机遇,中国钨制品行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4.1 中小型钨制品加工企业的策略
(1)灵活定制与细分市场
中小型企业应发挥灵活性优势,积极主动贴近市场,提供大企业难以适应的小批量个性需求的定制化、常规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与客户协同设计产品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修正和调整生产参数和要素,适应多变的客户和市场,尽可能在某一细分市场中掌握专有技术和专业设备,并占据细分市场优势地位;钨制品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应特别重视在亚洲、中南美和非洲等地区市场拓展,尤其是我国伴随关税战外溢的产业转移集中地区。
(2)价格与质量优势
利用相对国内外大型企业较低的生产管理成本和相对欧美日韩之外的国家同类产品的较优的产品质量,我国的中小钨制品企业可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原来西方大公司在亚洲、中南美和非洲的市场份额。通过持续改进质量及其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性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3)市场渗透与本地化
针对西方大公司传统占有的市场,中小型企业应通过本地化策略深入当地市场,了解在地文化和客户需求,建立稳固灵活多样的合作关系。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并利用我国基建、工业等项目出海,在南美市场与我国出海企业或当地基建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化钨制品解决方案。
(4)政府支持与各类资源整合
中小型企业应积极争取国家与当地各级政府支持,如“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获取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通过整合资源,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同时在海外市场拓展中,也可以积极争取我国政府派驻机构乃至在地的央企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小企业更应重视灵活多样的网络营销和AI技术使用,更加重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应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网络营销和新媒体运用的雷区与误区。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同行可以关注有着30年钨钼制品电商成功经验的中钨在线 www.chinatungsten.com。
4.2 大型国内钨制品企业的策略
(1)技术研发与高端市场布局
大型企业应充分利用资源、人才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用于高端市场的钨制品,如航空航天、国防和新能源领域的高性能材料。利用国企地位优势,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利用我国的网络、通讯和算力优势,充分利用AI技术,大力研发高端钨制品和超个性化定制、个性化牌号定制和硬质合金高熵化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并且是注重以规模化产销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为利基的产销模式。
(2)政策与供应链优势
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如关键材料产业链补贴和战略储备政策,大型企业可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降低生产成本。例如,通过参与国家钨资源储备计划,获取优先采购权,降低原料成本。同时,整合国内供应链,实现从矿产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控制。同时,利用自己和资源优势,在资本市场和未来的期货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
(3)全球化布局与合作
大型企业应依托国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或战略联盟。如在南美、东盟、纽澳、欧洲、俄罗斯和中亚等设立钨制品生产和回收加工基地,服务当地的基础建设和工业生产,服务我国的出海企业,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亚洲、非洲和南美市场,渗透西方国家的高端市场。
(4)可持续发展、环保合规与话语权
投资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符合国内“双碳”目标和国际绿色产品需求。例如,采用低碳冶炼技术,减少碳排放,提升品牌声誉,增强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的钨产业链应该实时根据自己的资源、市场和技术等产业优势,设立行业更新和更高要求的产业规范与产品标准;同时也建议,产业协会应该革新思路,打破现有格局,设立国际部门,更多参与并逐步主导国际钨产业话语权,为我国钨产业积极争取市场和维护我国钨产业权益。
5. 结论
美国发动关税战,强行推动与中国工业体系和供应链脱钩,已使中国部分钨制品出口下降10%以上,个别品类降幅达90%(中钨在线网站,2024年钨制品出口数据,2025年1-3月出口)。但关税战也显著增强了中国钨工业的韧性,打开了大飞机、高铁等高端钨制品的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大飞机、高铁、水电、运河、低空经济、智能制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的钨制品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我国钨制品在国内及“一带一路”项目相关市场占比达80%。中小型企业通过灵活定制、低价优质产品抢占亚洲、中南美和非洲市场,大型企业利用政策、技术和资金优势,深耕国内高端市场。通过优化出口管理、强化产业链、加速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中国钨制品行业将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助力全球基建和可持续发展。
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钨智造:cn.ctia.group |
产品详情:cn.chinatungsten.com | 钨业新闻:www.ctia.com.cn |
电话:0592-5129595/5129696 | 钨钼百科:baike.ctia.com.cn |
邮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