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钨为国际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贡献“中国智慧”

近期,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设计,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XTC)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朗缪尔探针组件首批钨部件在法国ITER执行中心(IO)正式交付,将被运往德国、日本和荷兰的实验室进行测试,成为进入测试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Christopher Watts教授手里拿着最新的朗缪尔探针屏蔽模型

据ITER朗缪尔探针项目负责人、等离子体诊断物理学家Christopher Watts教授介绍,朗缪尔探针是ITER偏滤器上的重要诊断部件,将在最高热流密度的热核聚变反应条件下工作,用于测量偏滤器靶板附近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离子循环。它安装在偏滤器下部,最高能承受2500℃的高温。通过记录探针的电压、电流等信息,可以得到等离子的密度、温度等相关信息。整个“人造太阳”装置中将安装约400个探针,但约有10%的探针由于处于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失效,这也决定了对其设计和制造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批钨部件将分别在德国、日本和荷兰的实验室进行性能测试和钎焊连接试验。

ITER朗缪尔探针是中国承担的采购包项目之一,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厦门钨业作为全球最大的钨材料制造商之一,自2014年以来,联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组成的团队历经4年,完成了4版的产品设计、研发、材料制造和测试等一系列认证工作,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后,最终获得ITER国际组织的认可,为后期的批量制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隔热板的发展历程

厦钨从2011年开始参与磁约束核聚变能用钨材料及部件的研制,与国内外相关专业单位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承担了科技部ITER专项及多项横向委托开发项目。厦钨在参与ITER采购包的研制过程中,有力提升了厦钨的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项目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力及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简称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建造反应堆级核聚变装置,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其研究的受控核聚变获得能量原理与太阳释放光热相同,故也称为“人造太阳”。ITER计划对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多边国际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30多个国家共同合作。ITER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也是迄今我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