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价暴涨背后,供给端的因素有哪些?

2025年,钨矿供给端出现明显收紧,主要由政策性配额控制与多重外部影响共同驱动。

2025年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 58,000 吨(按 WO₃ 65% 计),该指标由自然资源部下达(文件签发日为 2025-04-03,相关分配表在 4 月中下旬公开)。与 2024 年第一批指标相比,本次配额减少 4,000 吨,降幅约 6.45%;且配额分配向资源规模较大的矿山和优势产区倾斜,公开分配显示 江西、湖南、河南等位列前三(江西 21,300 吨、湖南 15,530 吨、河南 7,050 吨)。

在此政策基调下,市场与产业链反应快速。据中钨在线数据,2025 年上半年65%黑钨精矿均价约为 15.2 万元/吨,同比增长12.8%,反映出上游供给收紧带来的价格支撑。

中钨智造钨矿石图片

除配额收紧外,供给端的结构性压力还来自环保与能耗约束、资源品位下降及资源枯竭带来的采掘成本上升。环保督查与地方整治导致部分中小矿山停产或限产,行业调研显示中小矿山受影响尤甚;同时,长期地质勘探资料显示国内部分产区矿石品位呈下降趋势,勘探年报和行业资料表明过去十余年内平均品位有所下降,这使得单位金属成本上升。能源与物流成本上行也对冶炼与运输环节形成推升压力(中钨在线跟踪调查发现,行业反馈期内多有运输和电力成本上升的报告,具体幅度以企业/区域统计为准)。

市场行为上,因对未来供应的不确定性,部分生产商与贸易商采取了锁价、长单签订或适度囤货策略,短期内进一步减少了现货流通量,强化了价格上行的预期。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8月份,中国进口钨矿砂及其精矿1.16万吨,同比增长74.56%。进口数据的增长侧面反馈了国内供求失衡形势。

中钨智造钨精矿图片

综合来看,2025年供给端收紧既有明确的政策性因素(国家开采总量控制与配额下放),也受环保监管、成本上升与市场策略共同驱动。短期内(至 2026年一季度前后)若政策与监管保持当前节奏而新增产能无法快速释放,供给偏紧的格局预计仍将延续并支撑价格中枢上移;但后续走势仍取决于各省配额执行、企业复产进度、海外资源释放与我国进口情况、以及下游需求的实际弹性与库存调节能力。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