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的除锡工艺-离子交换法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10:35
- 点击数:789
在离子交换法中,溶液中的锡酸根对树脂的亲和力远小于钨酸根对树脂的亲和力,在吸附阶段除锡率大约是90%,淋洗时又能除去80%~90%的锡,因此总除锡率为98%~99%。尽管离子交换法除锡酸根的能力很强,但锡酸根还是有少量被树脂吸附,且在解吸时,有部分随钨一同进入钨酸铵溶液。这种钨酸铵溶液如未经处理就直接结晶,锡会水解析出进入产品APT 中,很容易使产品中的锡含量超标。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采用离子交换法深度去除锡酸根,以图挖掘离子交换法的除锡潜力。
廊坊市钨钼材料厂的相关研究表明,吸附时,碱性Na2WO4溶液中的SnO32-对201×7树脂的亲和力远弱于WO42-。因WO42-的竞争吸附,SnO32-的吸附饱和区动态下移。交换末期,SnO32-一大量集中在交换柱下部的树脂上,并随交换的继续进行,流出液中锡浓度将接近交换前液中锡的浓度。因而,设法提高交换容量(如串柱),增加后期交换时间,可提高锡去除率;吸附过程结束后,一般用5 mol/L的NH4Cl和2 mol/L的NH3·H2O混合液进行解吸。SnO32-先被解吸下来,在前段溶液中富集,并随解吸的进行其含量迅速降低。采取适当的解吸液切割,使前段液不进入用于结晶的二段液,而进入下一循环的交换前液,利用吸附过程的除锡能力除去大部分锡;此外,利用较低浓度的NH4Cl和NH3·H2O混合液,先对树脂淋洗锡,这样可更有效地除去锡并保留住树脂上的钨。采用这些处理方式,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除锡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负面影响是会使钨的单循环产量有所降低。文献报道,离子交换吸附结束时,增加一道淋洗工序,淋洗剂为5~10 g/L的NH4Cl+NH4OH 溶液,流速控制在0.02~0.04 m/min,锡的去除率可由92.50%上升至99.63%。
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详情: http://cn.chinatungsten.com |
电话:0592-5129696 传真:5129797 |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 钨钼图片: 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
钨新闻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 http://news.molybdenum.com.cn |
微信: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