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掺钨假金条诈骗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新闻
- 发布于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17:39
特别声明
市面上大部分含钨、硬质合金、钨钢、钨合金制品都是正常的工业产品或工艺品。本文所指的“掺钨假金条”、“掺假金条”、“假黄金”等是指冠以类似“钨金”、“金钨”、“乌金”、“镀金钨”、“钨镀金”等名称用于诈骗、欺诈产品。
近来,随着金价持续上涨,黄金市场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其中掺钨假金条(俗称“钨金”)诈骗尤为猖獗。中钨在线自2009年起多次发布警示,揭露“钨金”诈骗的本质,提醒公众警惕陷阱;同时中钨在线也多次与警方和专业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专业咨询和鉴别假金条。本文综合中钨在线历史报道、新闻案例及行业知识,详细分析假金条种类、钨镀金工艺品类型,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防骗措施。
一、“钨金”诈骗的本质与危害
所谓“钨金”是一种不存在的产品,常被诈骗分子冒充高价值稀有金属或黄金制品。
到目前为止,根据中钨在线三十年来了解的近百次类似事件的总结,最为典型的所谓“钨金”骗人的手法是:兜售者往往称自己手中有俄罗斯或者前苏联生产的神秘的“钨金”,往往还展示某有色金属研究机构的检验报告,号称钨金含量、纯度高达99.9%,并称这是有人抵押在手上的,希望能够以低价出手救急,一般报价都在每千克数万元。我们总结分析这类情况,可以明确的是:基本上都是诈骗!!!
为了揭露此类诈骗行为,中钨在线早在2009年就撰写文章《警惕“钨金”陷阱》指出,钨因密度(19.25 g/cm³)与黄金(19.32 g/cm³)极为接近,易被用来伪造金条,蒙混重量检测。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如百度、知乎)或线下交易散布“钨金”概念,诱导受害者购买假金条或以低价抵押骗取贷款。
“钨金”诈骗事件的危害很大,主要有:(1)受害者可能蒙受数十万乃至上亿资金;(2)市场信任丧失,假金条流入回收市场,损害黄金等行业信誉;(3)制售伪造黄金制品和一般的商业行为不同,法律风险巨大,购买或流通假金条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钨金”诈骗的几个典型案例:
2008年,扬州一团伙用40万元钨条冒充9000万元“钨合金”,骗取银行贷款1800万元(中国有色网,2008)。
2012年,敦化市警方破获一起冒牌“钨金”诈骗案,涉案金额120万元(中钨在线,2012)。
2025年5月,网友称其购买的金条剪切后发现疑似中间有钨杂质,引发关注(中华网,2025)。本文撰写时相关个方业已声明达成共识,颜色异样为杂质污染,清洗后没有问题。
二、假金条的种类
假金条通常通过掺杂高密度金属(如钨、铱)或表面镀金掩盖伪造痕迹。以下为常见类型:
1. 掺钨金条
工艺:在金条内部嵌入钨棒或钨块、钨粒,主要是用熔融后的黄金液体包覆部分金属钨或钨合金,或者采用内部镶嵌外部包裹黄金层的方法。由于钨密度接近黄金,仅凭肉眼观察或普通重量检测难以发现。
特点:横截面可能露出灰色钨芯,熔化后分离出钨杂质。
案例:2016年,河南灵宝市故县镇的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专门的制造假金砖设备以及大量造假黄金,掺62%钨块,与黄金重量相近、密度相近,普通仪器难以检测。如不用熔炼和打钻的检测方法很难查出破绽。该公司假黄金躲过了多家金融机构层层监管,质押出了真金白银,涉案金额超过110亿元!(《财经》杂志,2016)。
2. 掺铱金条
在金属铱价格较低的时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类似于掺入金属钨制造假黄金的事件,但是随着金属铱的价格不断上涨,此类事件将不会再度发生。
工艺:铱(密度22.56 g/cm³)比黄金略重,掺入后需精确配比以匹配重量。
特点:成本较高,较少见,但更难检测。常规密度测试可能误判。
案例:2012年微博称中国市场40%金条掺铱或钨,专家指比例夸张但确实存在(中新网,2012)。
3. 金包铜/锡金条:
工艺:铜(8.96 g/cm³)或锡(7.31 g/cm³)芯外镀金,重量远低于黄金,可“掂金”识别。
特点:成本低,常见于低端市场,密度差异明显。
报道:2024年黄金市场出现“金包铜”新型骗局(中钨在线,2024).
4. 镀金钨条、镀金钨块、镀金砖
工艺:纯钨条外电镀或化学镀金,表面光泽仿真度高。
特点:重量接近真金条,但硬度较高(钨HV400 vs 黄金HV25),敲击声清脆。
风险:多用于抵押、借贷诈骗,远观难以辨识,但其机械加工表面和金属熔炼后浇注后冷却的真金外观差异明显。
三、钨镀金工艺品类型
钨镀金工艺品常被伪装成高价值收藏品或投资品,常见类型包括:
1. 钨镀金条/块
将金属钨条,或钨合金条、块镀金处理。
用途:正常用于展厅展示或纪念品。制作精美的制品外观可以乱真
工艺:钨基体经抛光后电镀0.01–0.1 mm金层,表面光泽逼真。
2. 钨镀金币/纪念章
用途:伪装成收藏品,吸引投资者。
工艺:钨芯压铸成币形,表面镀金并雕刻图案,仿真度高。
3. 钨镀金饰品
用途:钨镀金饰品作为商品本质是一种镀金的低价值工艺品,低价值饰品,可以和真金饰品混用,可以乱真,因此可以作为快消品,可以给喜欢各种饰品的人一种质感不错的选择。当然也会被心术不正的人用来冒充金饰。
工艺:钨丝、钨条或钨片镀金,制成项链、戒指等,重量感强。
特点:耐磨性强,但长期佩戴磨损可能会露出钨的金属银灰色。
4. 钨镀金工艺品
钨镀金工艺品的用途
利用钨的高密度特性制作加工成可以适应各种场景的工艺品,可以设计各种礼品或装饰品。
如各种摆件、各种神明雕像,如妈祖、观音和关公等,各种生肖动物;也可专门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形状、图案和文字;也可以镀不同厚度的黄金。
工艺:钨雕刻成雕塑或摆件,表面根据需要厚度镀金。
特点:多为各种形状的个性化定制品,价格一般不高,一般为表明身份或纪念性收藏用。
四、钨镀金工艺的技术特点
钨镀金工艺利用钨的高密度和耐腐蚀性,结合先进电镀技术,制造仿真度极高的非纯金制品:
电镀工艺
钨表面清洗后,在电解液中沉积0.01–0.1 mm金层,成本低(约每克金0.5元)。
化学镀
通过化学反应在钨表面形成均匀金层,适合复杂形状,耐磨性更强。
检测难度
钨与黄金密度相近,普通X射线荧光仪(XRF)难以区分,需专业光谱分析或破坏性测试。
成本对比
真金条每克约人民币1000元左右(2025年5月10日金价),钨镀金条除镀金成本外,钨或钨合金条/块成本一般为每千克人民币400–500元。
五、如何避免掺钨假金条诈骗
中钨在线及行业专家提供以下防骗建议,结合实际案例总结检验黄金的实用方法:
1. 黄金的鉴别方法:
密度测试
用专业密度仪测试密度,或用高精度电子秤和量筒测量密度,黄金应为19.32 g/cm³,钨略低(19.25 g/cm³)。
硬度测试
黄金较软(莫氏硬度2.5),可用针划痕;钨硬度高(莫氏7.5),极难产生划痕。我们在影视剧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牙咬黄金测试其硬度辨别真伪。
磁性测试
黄金无磁性,钨微弱磁性,可用强磁铁检测。
声音测试
真金条敲击声低沉,钨镀金条声音清脆。
超声波检测
探测金条内部异质材料,适合非破坏性测试。
光谱分析
使用XRF or ICP-MS检测元素组成,识别钨或铱。
熔炼测试
钨的熔点(3422℃)极高,将可疑的黄金制品熔化,其中的金属钨不会融化,便可检查内部是否含灰色钨芯。
剪切测试
利用黄金硬度不大的特性,可以进行剪切、切割,检查其中是否有钨等其他元素。
在很多场景下,由于条件或现实情况不允许(如离柜概不负责),不能做专业的测试,或者测试工具仪器不能搬运到现场,或很多时候不能够做破坏性试验,那么我们建议,如果购买数量较多,或者认为有必要,可以购买、借用、租赁手持式便携金属检测仪,这样可以随时检测任何一块并即时出结果,基本准确无误。
2. 警惕“钨金”宣传: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通过正规银行、黄金交易所或知名大公司大品牌购买金条等黄金制品,确保附带权威鉴定证书;避免私下交易或网络平台低价金条,警惕“高回报投资”诱惑。
(2)“钨金”不存在,任何宣称“钨金”高价值或稀有的均为诈骗。
(3)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相关资讯,了解钨金、假黄金诈骗信息,如中钨在线或中国黄金协会官网核实信息。
(4)发现假金条立即报警,提供交易记录、证书等证据。
(5)保留购买凭证,联系银行或监管机构(如银保监会)投诉。
六、行业与监管建议
加强市场监管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黄金市场的监督,建立全国金条溯源系统,确保从原料到销售全程可追溯。
提升公众认知
中钨在线等行业平台应持续发布防骗指南,联合媒体开展科普。
银行和金店提供免费初步检测服务或价格合理的第三方检测服务,降低消费者风险。
技术升级
推广超声波和光谱分析设备至中小金店,提高检测能力。
研发新型防伪技术,如嵌入微芯片的金条,增加造假难度。
当下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美元持续疲软,给了黄金作假的冲动和市场机会。掺钨假金条诈骗利用钨与黄金相近的密度,通过掺钨、镀金等工艺制造仿真金条,严重威胁消费者利益。中钨在线自2009年起持续通过自己的网站和微博、微信向社会各界发出警示,指出“钨金”诈骗的危害;介绍假金条包括掺钨、金包铜、金包钨等类型,介绍钨镀金工艺品涵盖金条、金币、饰品等;并呼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初步鉴别、专业检测、警惕虚假宣传及法律维权。对此,有关行业需加强自律与监管、升级鉴定鉴别技术、多做科普教育,共同维护黄金市场秩序,保护公众财产安全。
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钨智造:cn.ctia.group |
产品详情:cn.chinatungsten.com | 钨业新闻:www.ctia.com.cn |
电话:0592-5129595/5129696 | 钨钼百科:baike.ctia.com.cn |
邮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