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铁幕下钨制品行业的现状与战略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新闻
- 发布于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16:20
中国钨制品行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钨产量约6.5万吨,占全球85%(中国钨协,2024年)。然而,我国钨制品高端产品和技术不足(高端刀具仅占20%市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24年)、回收率低(约10%);尽管尚未有明确的对中国关键矿物的大幅度关税提升,但2025年开年我国诸多行业即面临美国提高税战(美国对华最高达到245%关税)带来的挑战,这也促使我们需重新审视战略定位。
硬质合金是钨制品行业主要的业态。本文试分析全球主要硬质合金公司(山特维克、肯纳、伊斯卡、三菱综合材料、赛瑞特)在原料、市场、回收能力及关税战应对措施现状的启示,借此提出中国钨制品行业的战略建议,旨在推动我国从钨资源大国向钨制品生产加工、回收利用强国转型,使我国长期立于产业链上游和绿色、智能智造前沿。
一、全球主要硬质合金和钨制品公司分析
1.1 对中国原料的依赖
中国占全球钨矿产量约85%(国际钨业协会,2024年),是硬质合金行业关键原料来源。
肯纳和山特维克对中国钨原料依赖较高(40%和35%),受关税措施的影响显著,目前正在加速多元化供应链建设。赛瑞特依赖较低(20%),通过分散采购更灵活。全球趋势显示,2026年中国原料占比预估可能平均下降10%-15%,但短期难以完全替代,凸显了中国钨资源战略价值。
1.2. 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占全球刀具市场约30%(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24年),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需求年增15%。
山特维克和三菱对中国市场依赖较强(15%-20%),但是他们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较强,可以适度规避关税。肯纳和赛瑞特依赖较低(10%和8%),但也更易转向东南亚、欧洲市场。中国市场规模600亿元,关税问题如果长期持续难以大幅改善将促使外资加速本地布局,威胁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1.3. 钨废料回收产能与回收率
全球钨废料回收占总供应30%(ITIA,2024年)。
赛瑞特(45%)和山特维克(40%)回收率领先,技术(如3D打印)降低成本10%。中国回收率仅10%(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24年),每年浪费约5000吨钨资源,凸显技术差距。回收占原料比例越高,原料成本越低(回收成本比原矿低30%),增强抗关税能力。
1.4. 应对关税问题的措施
肯纳和伊斯卡通过墨西哥、印度布局可以较好规避关税,也能反应迅速;山特维克深耕中国本地化,长期战略稳健;三菱和赛瑞特平衡亚洲、欧洲市场,短期压力较小。技术创新(如模块化刀具、3D打印)降低成本10%-20%,是应对关税战的核心。各公司经验表明,多元化供应链、本地化生产和高回收率是抗风险的关键。
二、中国钨制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公司分析揭示了中国钨制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奠定我国钨制品产业链战略的基本发展逻辑。
2.1 我国钨产业链的优势和挑战
(1)资源优势
中国钨产量占全球85%,2024年出口约1.5万吨(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为产业链提供稳定基础。
(2)市场潜力
中国刀具市场规模600亿元,年增15%,航空航天(C919刀具需求增20%)和新能源(电池刀具市场200亿元)需求旺盛。
(3)政策支持
智能制造、AI赋能、碳中和目标(2060年)和“十四五”规划鼓励高端制造、循环经济,为技术突破和回收提供机遇。
(4)关税问题红利
外资进口产品关税垫高了成本;外资本地化(如山特维克廊坊工厂)带来技术溢出,本土企业可通过合作吸收先进技术。
2.2 我国钨产业链的挑战
(1)技术短板
高端刀具仅占20%市场,进口依赖40%,外资(如山特维克CoroPlus®)技术领先。
(2)回收不足
回收率10%,远低于赛瑞特(45%),每年浪费5000吨钨资源,成本高30%。
(3)关税压力
145%和125%关税可能使本土产业出口受阻,连带刀具使用量下降,国内产销不旺;同时出口利润率也下降5%-10%(中钨在线,2025年4月估计),东南亚、中南美竞争加剧。
(4)地缘风险
欧美技术壁垒(如欧盟65%单一国家进口限制)压缩出口空间,需全球布局应对。
综上,我国应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回收率,优化全球布局,鼓励国内产业合作和海外并购,确保产业链上游地位,实现资源、生产、回收强国的转型。
三、关于我国钨产业的一点战略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以下为中国钨制品行业的战略建议,旨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长期引领全球钨产业。
3.1 突破技术瓶颈,抢占高端市场
高端刀具市场利润率达30%,远超低端的10%利润率。相较于外资技术,如山特维克CoroPlus®,差距显著,因此我国需加速创新。政府可以从政策面提供更高研发税收抵扣,如30%,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占收入5%;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纳米级钨粉、高性能涂层刀具和AI优化加工技术和高端定制。
中钨高新(株洲钻石)、厦门钨业(厦门金鹭)可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合作,突破低钴合金,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应借鉴伊斯卡模块化刀具,推出可换刀头系统,减少客户更换成本。
我国应力争在2028-20230年左右,高端刀具市场份额从20%增至35%,年收入增长约200-250亿元,满足航空航天(C919、C929和五代机、六代机及各类无人机等)、低空经济和新能源(电池和汽车刀具和工模具)需求。
3.2优化全球布局,规避贸易壁垒
目前关税摩擦战可能压缩出口量和利润率。肯纳(墨西哥建厂)和伊斯卡(印度扩产)的经验表明,海外布局是关键。因此我们应鼓励厦门钨业、株洲钻石在越南、印度建厂,占领更多海外产能和市场,生产低成本刀具(预估价格比降15%)。并且与巴西、中亚、蒙古签订钨矿协议,锁定海外10%全球原料供应和初级冶炼产能。同时探索墨西哥组装厂,利用USMCA低关税进入北美市场(占全球刀具25%)。
政府应出台海外并购奖励(如50%投资补贴)和资源开发扶持(如低息贷款),支持企业收购澳大利亚、加拿大钨矿或欧洲刀具企业(如小型涂层技术公司),并与国内产业链,如宁德时代在欧洲的工厂联动布局。
这样既利用了低成本地区(越南劳动力便宜20-50%)和高增长市场(东南亚年增长10%),也可以提高出口利润,占领东南亚市场,将份额从15%提高到20%乃至更高。并且更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也利用钨废旧料的回收和当地冶炼再循环。
3.3 推动钨废料回收,构建绿色供应链
我国的钨资源回收率低,每年浪费5000吨钨资源,成本高30%。赛瑞特(45%回收率)和山特维克(40%)的成功源于先进技术和政策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和《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生态环境部,2020年),钨废料列为限制进口类,2024年进口量微乎其微,远低于需求。国内旧废料收集率仅20%,限制循环利用。因此我们建议:
(1)放开钨废料进口管制
修订政策,允许钨废料进口,并建立检测和排放监管体系,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2)扩大国内废料回收
在湖南(株洲)、江西(赣州)、厦门(龙岩)、河北等地建回收中心,大幅提升年处理能力,采用锌回收法和化学法,2028年回收率目标30%。学习借鉴和推动3D打印技术,降低刀具成本。
3.4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国家或/和企业投资建国家钨回收实验室,与中南大学等合作,开发电化学回收法(回收率提升至50%)。鼓励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占收入。
3.5出台税收激励政策
减免回收企业部分所得税,补贴废物回收等绿色设备,建立覆盖80%刀具企业的废料收集网络。建设绿色供应链符合碳中和目标(2060年),确保钨产业链上游地位。
3.6鼓励产业线上下游联合
鼓励航空(中国商飞)、高铁(中国中车)等产业与本土企业(如株洲钻石、厦门钨业)合作,研发定制复合材料刀具(航空)和轨道加工刀具(高铁),力争2027-2030年市场占有率目标50%。扩大中高端产能;开发低价刀具,覆盖国内中小企业市场和海外中低端市场。
3.7推动产业智能化建设
鼓励大型钨企和智能化、信息化企业建设钨产业链工业物联网、行业大数据中心、AI设计智造中心,推动智能设计,如AI设计高熵含钨合金和智能制造的产业发展。发挥我国制度和资源双重优势。
3.8加强国际区域间合作
(1)美国的关税战和欧盟的进口限制压缩我国钨制品出口。我国的产业界则应该积极走出去,与日本、韩国开发半导体行业等高端刀具,首先提升亚洲高端市场占比。积极主动与欧洲等地企业合作,优势互补,拓展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2)积极推动产业会展和国际合作。努力举办各类全国和国际性钨产业链展会和产学研会议,推动产业上下游和国内外交流合作,力争主导国际钨协(ITIA),推动有关产品和贸易规则标准制定;增强全球话语权。
3.9 成立产业基金平衡市场供需
由地方政府,如厦门市或江西省、湖南省、产业企业、金融企业,如上交所,成立产业基金,调节市场供需、履行国储功能、合力应对国际产业集团和资本集团对行业的控制。
以上,我国可以长期掌握钨产业链资源、产能、市场和运营主导权。
四、总结
纵观全球较大的硬质合金公司,基本上通过多元化供应链、本地化生产和高回收率的战略。暴露了中国钨产业链在技术、回收和全球布局的短板。我们应以技术突破、回收优化、全球布局为核心,鼓励与电子信息、航空高铁等本土企业合作,支持海外并购和资源开发,确保资源、生产、回收强国的转型。放开钨废料进口和提升回收技术将巩固产业链上游地位,引领全球钨产业。
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钨智造:cn.ctia.group |
产品详情:cn.chinatungsten.com | 钨业新闻:www.ctia.com.cn |
电话:0592-5129595/5129696 | 钨钼百科:baike.ctia.com.cn |
邮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