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钨电极加工变形组织研究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得钨坯条后,钍钨电极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形加工才能得到成品。钍钨电极的加工变形主要经历旋锻开坯、再结晶退火、203旋锻、202旋锻、201旋锻、拉丝、矫直、抛光,最后得到成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选取三个典型阶段分析钍钨电极组织的变化,这三个阶段的取样分别在再结晶退火阶段、202旋锻阶段和成品。

再结晶退火的钍钨电极,钨基体的晶界非常明显,沿开坯轴方向的晶界比较平整。其中钨基体的晶粒比较粗大,有一定的延长性,其内部弥散分布着许多黑色细小的球状颗粒,这些颗粒是电极的第二相。

电极经过202旋锻后,钨基体的晶粒变得比较细长,晶界更为清晰。与再结晶阶段不同的是,其组织出现了一定的纤维化,钨基体的晶粒沿旋转轴的轴向方向延长,粗大的晶粒逐渐向细长的晶粒转变。而第二相黑色粒子分布得更加均匀,但仍保持着球状或近似球状的形状。

随着变形量的加大,成品钍钨电极钨基体的晶界逐渐变得模糊,晶粒完全由纤维组织所取代,其中纤维组织沿着电极的轴向方向伸长。第二相粒子分布得更加均匀。

由以上分析可知,钍钨电极在加工过程中钨基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逐渐向纤维化转变。其第二相粒子的分布随着加工量的增加变得更加均匀,第二相主要是由Th、O和W三种元素组成的。

钍钨电极显微结构

微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钨钼视频

2024年1月份赣州钨协预测均价与下半月各大型钨企长单报价。

 

钨钼音频

龙年首周钨价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