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钨酸铵在防火织物中的应用方式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17:21
- 作者:Xiaoting
- 点击数:28
中钨智造偏钨酸铵(AMT)是一种重要的钨化学品,在防火织物中的应用优势包括高效阻燃、持久耐用与对环境较为友好等。在实际生产中,偏钨酸铵作为一种高效的阻燃剂,通常被科学地配制到织物整理剂中,并通过浸轧或涂层等工艺精确地应用于织物表面及内部。这些工艺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确保阻燃剂充分发挥作用,赋予织物持久的防火性能。
一、浸轧工艺
浸轧工艺是偏钨酸铵在织物阻燃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过程包含多个关键步骤以确保阻燃效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首先,生产人员会根据织物的材质和阻燃要求,将AMT按照特定比例溶解于水中,制备成浓度适宜的整理液。通常,为了提高溶解度和渗透性,可能还会加入少量助剂(如表面活性剂)来改善溶液的润湿性能。配制完成后,织物被缓慢浸入这一整理液中,浸泡时间需根据织物的厚度和纤维类型进行调整,以确保阻燃剂能够充分渗透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
浸泡完成后,织物被送入轧辊设备,通过轧辊施加适当的压力,将多余的整理液挤出。这一过程不仅控制了织物带液量(通常保持在60%-80%的带液率),还确保了偏钨酸铵在织物上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或不足的情况。随后,织物进入烘干阶段,通常在80-120℃的温度下进行初步干燥,以去除水分并使阻燃剂初步附着于纤维表面。最后,通过高温焙烘工序(温度一般在150-180℃之间,具体取决于织物耐热性),AMT与纤维发生化学或物理结合,形成稳定的阻燃层。这一高温处理还能促进AMT的固化,使其在织物上形成持久的防护效果。整个浸轧工艺操作流程清晰,易于实现自动化,非常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且对棉、涤纶等常见织物均有良好的适用性。
二、涂层工艺
与浸轧工艺不同,涂层工艺更侧重于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独立的阻燃保护膜,适用于对阻燃性能要求更高或需要额外防护功能的场景。在这一工艺中,偏钨酸铵通常被添加到特定的阻燃涂层配方中,与其他成膜剂(如聚氨酯或丙烯酸树脂)、增稠剂和助剂混合,制成粘稠的涂层浆料。为了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浆料的配制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各组分的比例,并通过搅拌设备充分混合,避免出现沉淀或分层现象。
涂层应用时,专业设备如刮刀涂布机或滚涂机被用来将含有偏钨酸铵的阻燃浆料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涂布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通常在几十至几百微米之间,以平衡阻燃性能和织物的柔软性。涂布完成后,织物同样需要经过烘干工序,通常在100-130℃下进行,使涂层中的水分蒸发,初步固化形成薄膜。随后,通过更高温度(约140-160℃)的焙烘处理,涂层中的偏钨酸铵与其他成分进一步交联固化,形成一层致密且耐久的防火薄膜。这层薄膜不仅增强了织物的阻燃性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耐磨性和防水性,特别适用于消防服或工业防护织物等特殊用途。
浸轧工艺和涂层工艺均是偏钨酸铵在防火织物中的应用方式,它们各有各的优势,适用于不同的生产需求。浸轧工艺因其渗透性强,能使阻燃剂深入纤维内部,适合需要整体阻燃效果的轻薄织物,如窗帘或室内装饰布。而涂层工艺则通过表面薄膜提供更强的阻燃保护,适合较厚重或功能性要求更高的织物,如户外帐篷或交通工具内饰材料。
版权及法律问题声明
本文信息由中钨在线®(www.ctia.com.cn,news.chinatungsten.com)根据各方公开的资料和新闻收集编写,仅为向本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关注者提供参考数据。任何异议、侵权和不当问题请向本网站回馈,我们将立即予以处理。未经中钨在线授权,不得全文或部分转载,不得对档所载内容进行使用、披露、分发或变更;尽管我们努力提供可靠、准确和完整的信息,但我们无法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作者对任何错误或遗漏不承担任何责任,亦没有义务补充、修订或更正文中的任何信息;本文中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投资说明书、购买或出售任何投资的招揽档、或作为参与任何特定交易策略的推荐;本文也不得用作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或作为道德、法律依据或证据。
偏钨酸铵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钨智造:cn.ctia.group |
产品详情:ammonium-metatungstate.com | 钨业新闻:www.ctia.com.cn |
电话:0592-5129595/5129696 | 钨钼百科:baike.ctia.com.cn |
邮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