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0001年11月30日 星期一 08:00
-
作者:meijin
-
点击数:992
出竿施钓时动作要轻,动作幅度不能过大,不应有抖竿、顿竿、颠竿的现象出现,做到平稳出竿,这是提高钓点精确度的前提。如果采用包食、摇卯等钓法,平稳出竿就显得更加重要,否则钩上的饵团会因为抖动而过早脱落水中,从而带来麻烦。要保证钓点的精确定位,除了要平稳出竿,还必须有效地控制出竿方向(左右)和出竿的长度(远近)。
(1)方向控制是利用两点成一直线的原理来进行。“两点”是指岸上钓位附近的某个固定点(近点)和所选定的参照物(远点)。近点可选用竿架、坐椅、或者钓者自己的“膝盖”,远点(参照物)可用垂钓水体对岸的一棵树或水中的某个同定不动的物体等。出竿时钓竿以近点为起点,竿尖指向远点参照物,这样两点成一线,就能保证每次出竿都能将诱饵料投放到同一方向上。
需要注意的是,仅凭竿尖对准参照物是不能精确控制方向的,必须是在钓竿的末端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竿尖对准参照物才能保证每次出竿的方向一致。
(2)远近控制钓竿的长度是不会变的,似乎将钓竿伸出不会造成距离长短的差异。但是,如果出竿时,手在钓竿上握持位置不同、出竿的手法不同(如送竿与台、荡竿与否等)、钩饵的重量不同(钓竿的弯曲程度),都会造成钩饵的落点出现远近的差异。
因此,要精确确定窝点位置,必须尽可能保持每次出竿动作的一致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操作的系统误差。控制操作的系统误差是指每次出竿要采用相同的姿势和方式,使钓竿实际伸出的长度保持一致。例如在打窝和垂钓时,手在钓竿上的握持部位要确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使钓竿的实际使用长度保持一致。要采用同一种出竿方式,如想让钓点远一点,可身体前倾、两于向前伸出送竿,但要注意保持身体前倾角度的一致性。注意,初学者不宜采用送竿的方式,虽然能使钓点远一点,但精度差,不易掌握。
2)确定精确窝点。钩饵最好配重量适合的钨合金渔坠送入窝点,钓竿放至竿架或握竿在膝盖上,注意钓竿末端的位置要保持一致,再观察浮漂在钓竿第一节上的位置,记住这个点,这个点就是窝点的精确位置。以后出竿都按上述方法操作,并不断修正。每次钩饵入水后,浮漂都出现在钓竿第一节上的某个固定位置,这样就能确保每次出竿都能够准确定位到窝子中了。
以上是“传统钓”出竿的规范操作,打好窝子,将竿送出,稍等片刻就可能来个大送漂,一条鱼就这样轻松地钓上来了,不信你就试试。
“传统钓”也需要调漂,但以在水族箱中进行钨坠配重为宜,一般调成“竖坠触底”即可。“传统钓”以精确定位垂钓见长,垂钓时必须注意钓点的精度控制。初学者可采用“对准参照,垂直放下”的方法出竿。发烧友则需要掌握精确出竿的方法。 初学“传统钓”要取得好的垂钓成绩,关键在于钓位的选择、钓点精度的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