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新手钓友们在垂钓的时候,完全没有在意子线长度的问题,一般是在渔具店中购买现成子线,对子线多长完全没概念。待到对垂钓稍微熟悉一点之后便会有疑问,钓鱼子线长度多长合适?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鱼,可能需要不同的子线长度。台钓子线长度对灵敏度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现在将子线长度的相关知识做个总结。
一、有关子线长度几个要点:
1、一般来说长子线力传导损失比较多,浮漂的反应越比较慢,所以相对比较钝,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所垂钓的鱼体型比较大,较合适使用长子线。
2、在我们垂钓对象鱼的时候,较粗的子线对应大鱼,要稍长,钩也要适当增大。短子线对应小体型鱼,子线稍细,用小钩。
3、并不是所有长子线都适合钓大鱼,长子线可以在钓慢鱼,或钓大鲫时使用,目的是要铅坠到底后的钩饵那一摆引鱼就饵。钓底层接口时我们也常用长子线。
4、我们还可以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口吞浮漂我们是能看的到的,只要鱼没吐掉,我们也能把它钓上来,
5、在子线合适的情况下,浮漂的下顿全部是钩饵入口的表现。鱼的搅动,浮漂的反应是标的上下起伏或左右晃动,空竿是鱼吐钩了。
6、子线弯曲时,鱼用同样的力吸饵会更深些,吐的更慢些,当然空竿会少些,所以在调漂的时候,最好考虑是一钩躺底,一钩触底的方式。
三、不同子线长度优缺点
在垂钓时,我们不能说长子线好,也不能说短子线好。还得要根据季节、对象鱼来选择子线的长短关系。在了解这些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不同子线长度的优缺点。
长子线的优缺点: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钨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缺点是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短子线的优缺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最大,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判断不易准确。
四、不同子线长度与季节、钓法、对象鱼的关系及子线长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及不同的对象鱼,我们选择的子线长度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季节鱼性不一样,生活习惯及吃食习惯不一样,直接导致我们使用的子线长度有差异。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cm--25cm,因这时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聚鱼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底前有个自然夹鱼,便于鱼口的吸入,故中鱼率较高,适用钓法为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
2、夏初钓鲫,子线长度15cm--20cmm,因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
3、拉饵钓鲫,子线长度10--12cm,这时主要考虑鱼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适用钓法拉饵钓浮。
4、悬坠跑坠钓鲫,子线长度5--8cm,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
5、钓鲤,子线长度20--30cm,因鲤鱼体较大,警惕性高,采用长子线可有效降低鱼体碰线等假信号,同时中鱼后,还可提高子线强度。
6、滑口钓鲫,子线长度18--20cm,这时即可避开一些假信号,同时灵敏度又不至于太低。
7、钓草,子线长度25--30cm,与钓鲤相同。
8、钓鲢,子线长度25--50cm。
五、冬钓子线长度的应用
冬钓的最大特点是鱼轻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滑口鱼一般包括轻口,但轻口鱼不一定包括滑口。
如果冬天在水库、野塘、粗放混养塘钓,原本生口的鱼也会轻口,而冬钓大棚的鱼,由于反复钓放,就是滑口鱼,加上冬天会更加轻口。
如果是冬钓是在水库、野塘、粗放混养塘,也就是对象鱼是生口鱼但天冷而轻口,建议采用短子线,主要三点理由:
1、生口鱼,不太在乎饵距钨坠的距离;
2、冬天诱鱼效果很难体现,以人找鱼为主(小杂鱼不论);
3、灵敏,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冬钓是在大棚,也就是对象鱼是滑口鱼但天冷愈加轻口,建议采用长子线,理由不再论述;
冬钓子线长短的定位,短子线:
正常钓鲫鱼:20cm(小鲫鱼10-15cm);
正常钓混养:25cm-30cm;
冬钓鲫鱼:10-15cm;
长子线:
正常钓鲫鱼:25cm-30cm;
正常钓混养:35cm-40cm;
冬钓鲫鱼:25cm-30cm;
另外格外强调一点,长子线的调标应偏灵,因为长子线本身就是偏钝的(子线弯曲度大、信号传导损失多);短子线调标应偏钝,因为短子线本身就是偏灵的,讲到具体调目钓目上,长子线可钓高钓低,例如调6钓3等(11目硬尾标);短子线可钓低钓低,例如调3钓3、调3钓4等(11目硬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