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变色机制

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效应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能在电流或者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物质的颜色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现象,简称电色效应。WO3是最为典型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其制成的电致变色薄膜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具有着色效率高、可逆性好、响应时间短、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因而符合未来智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它在建筑调光窗、汽车后视镜与挡风玻璃、电致变色储存器件、平板显示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充分了解电致变色机制是制备实用性电致变色薄膜的前提,也是使得电色薄膜特性得到充分应用的必要条件。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离子和电子在薄膜两侧的共注入,导致膜层发生电致变色的解释模型,其反应方程式为:
WO3+xM++xe- =MxWO3(蓝色)【其中反应向右推进为着色过程,向左推进为褪色过程】
式中M为H+或Li+的小半径正离子;
 
由于三氧化钨的半导体特性,当有电子注入且被局域于某W5+离子上,并进入5d轨道,注入的W5+也驻留在此,其内部趋于保持电中性,从而形成MxWO3,由于W5+与W6+离子混价共存并分处于2个能级上,则此时发生电子的能级跃迁效应而产生电致变色现象。原始状态WO3电致变色薄膜呈轻微的蓝色,通电反应过程中薄膜的颜色逐渐加深,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薄膜颜色持续变化,由淡蓝色最终变为蓝黑色;褪色过程中,薄膜颜色由蓝黑色逐渐变回淡蓝色,但比原始状态的颜色稍微有加深一些。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