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电极的制备技术-旋锻工艺

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得钨坯条,要经过后续的旋锻、拉丝、矫直、磨光等后续工序,加工成大小、长度不一的钨电极。旋锻又称为旋转模锻,它是模锻的一种特殊锻打。旋锻工艺是对钨电极进行塑性加工,使得电极的直径减小、长度增加,同时改善电极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电极的塑性和其他性能。旋锻主要在旋锻机上进行的,通过高速的旋转,带动滚柱和旋锻模,是旋锻模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对钨坯条进行锻打。在塑性加工过程中一般经历初次变形、再结晶退火和第二次变形。

在旋锻的过程对钨坯条进行加工变形容易导致电极内外组织不均匀,一般来说表面变形程度大,中心变形程度小,因此电极的应用分布状态也不均匀。因此在初次变形和第二次变形之间进行再结晶退火可以调整电极内部的纤维组织结构,从而改善电极的加工性能。旋锻工艺是电极的首次变形,对后续加工能否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合理的旋锻加工工艺可以产生有利于塑性变形的显微组织。另外,在旋锻加工过程中,加工温度和加工的道次是影响旋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严格控制。

在旋锻过程中,钨条处于压应力状态有利于变形加工。另外,道次变形量小、锻打频率高,可以使得钨条在较小的变形力的作用下变形,但旋锻过程中所需的模具较多。由于较小的变形量总是从钨条的表面开始,所以容易使得钨条变形和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后续加工的缺陷。

钨电极和旋锻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