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18:18
-
作者:xinyi
-
点击数:785
不同温度焙烧的AMT/SiO2催化剂由于AMT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催化剂表面酸碱中心性质不同,从而导致催化剂性能有所差异。
根据对磷酸盐及多组分磷酸盐催化剂的前期研究发现,具有弱酸-弱碱性质的催化剂通常对邻苯二酚和甲醇气相法合成邻羟基苯甲醚的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最近,又有学者发现以SiO2,TiO2及Al2O3为载体制备的负载偏钨酸铵(AMT)催化剂对该反应表现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其中,钨负载量为7.9%的AMT/SiO2催化剂性能最佳。初步的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制备过程中由偏钨酸铵部分分解形成的具有弱酸-弱碱性质的物种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不同温度焙烧的AMT/SiO2催化剂上邻苯二酚与甲醇单醚化的反应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焙烧温度为533K时,在反应10h内,邻苯二酚转化率和邻羟基苯甲醚的选择性分别保持在97%和90%左右;573K焙烧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533K焙烧的催化剂基本相当;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623和773K),邻苯二酚转化率有所降低,产物邻羟基苯甲醚的选择性略有升高,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下降。可见,在相对低的焙烧温度(533和573K)下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高温焙烧所制得的催化剂。这可能是由于经高温焙烧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性质(特别是酸碱性)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