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17:34
-
作者:chunyan
-
点击数:960

仲钨酸铵晶体平均粒度与粒度分布受溶液的pH值的产生影响,同时成核速率及结晶生长速率也受pH值影响,且影响效果明显。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俗称“pH”。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在溶液pH=9的时候,往原始钨酸铵溶液中滴1%HCL溶液,溶液PH值下降,APT的晶核析出速率降低。设定水浴60℃下反应,敞口搅拌,实验结果发现,当pH>8时,溶液产生乳白色沉淀,搅拌之后沉淀即刻消失;但当pH降至8的时候,生成的乳白色沉淀即使搅拌也难以消失。
当pH<8.2时,NHC4+水解析出H+使得pH突然严重下降。由于成核速率和结晶生长受pH值的严重影响。将自生晶核后的pH值定位在8~7.8范围内,优于7.6~7.4当溶液中出现晶核后,控制pH在8.0~7.8范围内,有利于减少自生晶核的数量以及形成速率,量小的晶核能平稳的生长成为大颗粒的产品,并且,较窄的pH范围有利于制得均匀分布的粗晶粒仲钨酸铵。当往溶液中注入10%~20%的稀盐酸,pH调至6.5~7.5,则结晶颗粒松装密度减小,晶形规则,尤其是制取细颗粒仲钨酸铵更为合适。通过调整结晶母液的理想pH至6.0~8.0,并加热到50℃以上,可以获得高纯度仲钨酸铵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