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知识
-
发布于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19:28
-
作者:chunyan
-
点击数:965

过饱和度用浓差推动力△c(△c=c-c0)【其中c为溶液过饱和浓度,即溶液主体浓度;c0为溶解度饱和浓度,即平衡饱和浓度】。有学术认为仲钨酸铵晶体生长过程分为:非基元反应、结晶介质扩散和界面反应三个步骤。某一时刻的瞬间过饱和度△c决定于结晶过程过饱和生成(聚合反应)和消除(相变反应)的差值。与△c相关的线性生长速率(r1)和质量生长速率(rm)可定量反映它们的变化关系:
r1=K1△c1, (k1位线速率常数)
rm=Km s△c1, (km为质量速率常数,s为已有晶粒总表面积)
故,rm=kms2√ri/k1
结晶全过程及仲钨酸铵过饱和生成和消除速度的变化经历3个阶段,如右图:
由图可知,阶段Ⅰ:诱导期,rm=0,仲钨酸铵结晶过程过饱和生成速度增大,△c1不断升高。阶段Ⅱ:出现晶核,rm>0,过饱和生成速度始终大于消除速度,相变反应为结晶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反应前期,由于s较小,△c依然升高,相变反应有s控制。随着s增大,由r1表征的△c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相变反应由△c控制。阶段Ⅲ:由于s增大,过饱和消除速度与生成速度相等,rm出现最大值。rm值随过饱和生成速度等量下降,聚合反应为结晶过程的限制性环节。显然,此阶段的rm值同时可作为过饱和生成速度的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