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元素作为钨镍铁合金中典型的杂质元素(通常以原材料带入或冶炼过程混入),其含量虽低,但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加工性能存在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硫在合金中的存在形态(硫化物析出、晶界偏聚)及与基体的接口作用实现,且随硫含量、析出相类型及服役环境的不同呈现规律性变化。
一、硫在钨镍铁合金中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
硫的原子半径大于镍、铁,且与金属的亲和力较弱,因此难以固溶于镍铁黏结相或钨颗粒中,主要以硫化物夹杂形式存在,少数情况下会在晶界/相界偏聚。
主要硫化物类型:硫优先与铁、镍结合形成低熔点硫化物,如FeS、Ni₃S₂,或形成复合硫化物。这些硫化物的熔点低于钨镍铁合金的烧结温度,在烧结过程中易以液态形式沿晶界或钨颗粒/黏结相界面分布。
分布特征:硫含量过量时,硫化物多以不规则块状或条状析出,且优先聚集在钨颗粒与镍铁黏结相的接口处因接口能量较高,易成为硫化物形核点。
二、硫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机制
1.对力学性能的劣化:以脆性为核心的多维度下降
硫对钨镍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降低韧性和强度为主要特征,其本质是硫化物作为“脆性断裂源”及晶界弱化的综合作用。
冲击韧性的下降:硫化物的断裂韧性比镍铁黏结相低,在冲击载荷下会优先断裂并引发裂纹扩展。
拉伸强度与塑性的下降:硫化物与基体的接口结合力较弱,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易形成“接口分离”,成为微裂纹。
高温强度的热脆效应:由于FeS、Ni₃S₂的熔点低于合金常用工作温度,高温下硫化物会软化甚至熔融,导致晶界强度下降,引发“热脆”。
2.对耐腐蚀性能的双重作用:微电偶腐蚀与钝化膜破坏
硫对耐腐蚀性的影响主要源于硫化物与基体的电化学差异及对钝化膜连续性的破坏,且在不同腐蚀环境中表现出一致性的有害性。
硫化物引发的微电偶腐蚀:硫化物的标准电极电位低于镍铁黏结相和钨颗粒,因此在腐蚀介质中会作为“阳极”被优先溶解,同时加速周围基体(阴极)的腐蚀。
钝化膜完整性的破坏:镍铁黏结相的耐腐蚀性依赖于表面形成的NiO/FeOOH钝化膜,而硫化物的溶解会释放S²⁻,S²⁻与Ni²⁺、Fe³⁺结合形成可溶性硫化物,破坏钝化膜的致密性。
缝隙腐蚀的加速:硫化物多分布于钨/黏结相界面,其溶解后形成的微小缝隙会成为Cl⁻等腐蚀性离子的聚集区,引发缝隙腐蚀。
3.对加工性能的阻碍:冷加工开裂与热加工缺陷
硫的存在会恶化合金的冷热加工性能,增加成型难度和废品率。冷加工(如轧制、锻造)中的开裂:硫化物的脆性使其在冷变形时易断裂,形成微裂纹;同时,硫在晶界的偏聚会降低晶界滑移能力,导致变形不均匀。热加工中的“过烧”倾向:硫化物的低熔点使其在热加工温度下易熔融,导致晶界局部熔化(即“过烧”),加工时易形成网状裂纹。
版权及法律问题声明
本文信息由中钨在线®(www.ctia.com.cn,news.chinatungsten.com)根据各方公开的资料和新闻收集编写,仅为向本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关注者提供参考数据。任何异议、侵权和不当问题请向本网站回馈,我们将立即予以处理。未经中钨在线授权,不得全文或部分转载,不得对档所载内容进行使用、披露、分发或变更;尽管我们努力提供可靠、准确和完整的信息,但我们无法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作者对任何错误或遗漏不承担任何责任,亦没有义务补充、修订或更正文中的任何信息;本文中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投资说明书、购买或出售任何投资的招揽档、或作为参与任何特定交易策略的推荐;本文也不得用作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或作为道德、法律依据或证据。
高比重合金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钨智造:cn.ctia.group |
产品详情:www.tungsten-alloy.com | 钨业新闻:www.ctia.com.cn |
电话:0592-5129595/5129696 | 钨钼百科:baike.ctia.com.cn |
邮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