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在中美关税博弈中的新机遇
- 详细资料
- 分类:钨业新闻
- 发布于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16:25
- 作者:Zhenghua
- 点击数:48
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持续演变,关键金属矿物制品成为双方博弈的重要领域。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钨、稀土等关键矿物及能源产品被列入豁免清单。但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分别于2025年2月4日和4月4日对钨钼及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种政策不对称性为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高端刀具和机床领域,美国企业受限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抢占市场的空间。
一、美国高端刀具受阻,中国企业迎市场机遇
美国高端刀具和机床行业依赖钨等关键金属加工的硬质合金产品,例如肯纳金属、哈斯机床、哈挺机床等企业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中国对钨制品实施两用物项管制、对输美稀土制品严格管控,大幅提高了美国企业获取原材料的难度。更关键的是,基于特朗普“对等关税”与中国的反制关税措施,美国高端刀具若想进入中国市场,需面对高额关税壁垒,这不仅削弱了其价格竞争力,也限制了市场渗透能力。
反观中国,以厦门钨业旗下的金鹭合金为代表的硬质合金企业,凭借丰富的钨资源、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迎来了抢占高端刀具市场的良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产业链完整且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美国高端刀具受阻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有望加速填补市场空缺,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实现突破。这不仅将提升中国硬质合金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将推动其向高端化迈进。
二、中国反向管制利好钨产业,价值链提升
尽管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但钨矿砂、钨精矿、氧化钨、碳化钨等关键原材料被列入豁免清单,表明美国并未切断对中国钨原料的进口通道。然而,中国通过对钨钼及稀土相关物项的反向管制,采取了主动防御策略。这种管制并非完全禁止出口,而是通过政策调控提高了美国获取这些资源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这种策略既保障了国内资源安全,又为钨原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带来了双重利好。
对于国内钨产业而言,反向管制稳定了资源供应,同时推动了钨价值链的整体提升。据中钨在线了解,钨粉、钨废碎料等均在关税豁免清单中,这为中国企业保留了出口灵活性,同时通过管制措施将更多价值留在国内。钨作为战略资源,其价值在全球供应链调整中愈发凸显,中国企业有望借此机会从原材料供应商向高端制品制造商转型。
三、美国供应链调整短期难撼中国优势
面对中国出口管制,美国正在尝试替换供应链,寻找钨和稀土的替代来源。然而,这一过程短期内难以对中国产业构成重大威胁。钨和稀土的开采、加工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支持,而美国本土及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产能尚无法迅速替代中国。例如,尽管美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稀土开发的投入,但其钨产业链仍高度依赖进口,短期内难以实现自给自足。
中国在全球钨市场的地位不仅是资源禀赋的结果,更是多年产业整合和技术进步的结晶。美国替换供应链需要时间、资金和技术突破,而中国企业则可利用这一窗口期进一步巩固优势。无论是资源储备还是加工能力,中国硬质合金产业在短期内都将维持竞争主导地位,为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争取了宝贵时间。
钨产品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钨智造:cn.ctia.group |
产品详情:cn.chinatungsten.com | 钨业新闻:www.ctia.com.cn |
电话:0592-5129595/5129696 | 钨钼百科:baike.ctia.com.cn |
邮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 钼业新闻:news.molybdenum.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