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为什么会跌价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11:52
- 点击数:3649
稀土金属或者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Ⅲ族副族元素钪,钇和镧系元素这17种化学元素的总称,其实在这17种元素中,镧铈镨钕钷钐铕还可以被划分为“轻希元素”,而钪钇钆铽镝钬铒铥镱镥这十种元素则被称为“重希元素”。
这些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荧光材料,电池材料,电光源材料,永磁材料,超导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致冷材料,磁光存储材料,光导纤维材料等,是现代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一般提到“稀土”就会想起“中国”,邓小平就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稀土生产量居然达到了全世界产量的97%,几乎是独自一国在生产,以至于不少人以为“稀土只有中国有”,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现在探明了的中国的稀土储量也就只占全世界已经探明储量的30%,并不是那么多。而且中国开始大规模开采稀土也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在那之前美国是稀土的最大生产国。之所以现在中国会占到那么高的国际市场份额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矿山和分离提炼厂家林立,出现了失控,生生把稀土给卖成了白菜价,使得其他国家的稀土矿山基本上都只能停产封闭。
日本的材料产业相当发达,是稀土的重要用户,主要是用在高性能永磁磁铁中的钕,混燃技术汽车马达中的镝和液晶研磨材料中的铈,2010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一辆混燃技术汽车就要使用三公斤的稀土元素,进入本世纪之后中国开始执行保护稀土资源,优先照顾内需的政策,稀土价格开始逐步回升,应该说是开始了回归正常轨道,所以日本人对稀土价格的动向很关心。
就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9月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中国渔船和日本海保巡逻船的撞船事件,中国船长詹其雄被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当时的日本民主党政权扬言要按照日本国内法审判詹其雄船长,在中国所采取的措施中包括了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金属,虽然这个措施只持续了一个月,并没有对日本产业产生直接影响,但这使得日本对于稀土元素在除了在价格方面的担心之外还增加了会被禁运的恐惧,所以在2012年3月日本联合美国和欧盟向WTO起诉中国在稀土,钨和钼等三种原材料的出口上实行征税,配额和其他限制措施,现在这场官司还正在进行中。
但是实际上的稀土市场上发生的变化却更加让人捉摸不定,去年年底的12月29日,中国商务部决定了2013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配额为15,501吨,这个配额和2012年的30,996吨的全年配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中国在2012年一年中的出口总额只完成了13,000吨,连一半都不到,这样明年上半年的出口配额实际上还是过剩的。
稀土的价格也表现的很古怪,在钓鱼岛装船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月中,中国向日本停止了稀土的出口之后价格发生了大幅度上升,其中的铽和镝光在2011年上半年之内就上涨了10倍以上,而此后价格又开始了戏剧性的下跌,到2012年7月,除了只有中国出产的重希元素中的铽和镝的价格还维持在2011年年初价格的两倍到四倍的水平上之外,其余产品的价格都已经回落到了2011年年初的价格水平上甚至更低,国内有些稀土企业都已经被迫进入了限产或者停产保价的阶段。
这是因为首先对于稀土的需求本身就在下降,前几年日本对于稀土的需求量在36,000吨左右,大约是全世界需求量的30%,但从2009年之后就开始在大幅度下降,到2011年就已经下降到了27,110吨,只占了世界需求量的20%,2012年上半年的进口量只有7000吨左右。
而且在这个已经下降了的需求中对中国产稀土元素的需求又在进一步降低,根据日本财政省的贸易统计资料,2012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元素总量还不到2010年上半年的四分之一。
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日本为了扭转稀土元素受制于中国而采取的三位一体的措施,首先就是官民一体来共渡难关,由经济产业省牵头联合企业,研究机关以及高校开展稀土元素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在产品中减少稀土元素用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有不少已经得到了在产业上应用的成果,这是日本稀土的绝对进口量减少的最大原因。
其次是开辟中国之外的稀土来源,本身稀土元素价格的提高就使得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休眠矿山能够恢复生产,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好几座稀土矿山已经成为日本进口的主要来源,这样日本就可以减少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
此外日本还在寻求在印度,越南以及哈萨克斯坦开发新的稀土资源的可能性,而且最近日本还在南鸟岛附近海底找到了大量适宜开采的高品位稀土矿床,虽然这些新的努力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在减轻将来稀土再度受制于人的可能性方面是很有作用的,稀土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使得某个单独的国家就不再会将禁运考虑为一种选择。
这种三位一体的努力使得日本基本上缓和了对稀土元素的需求,实际上日本遇到困难采取这种官民一体的方法来解决的思路是很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