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我国稀土国家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 详细资料
-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 发布于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14:08
- 作者:HJF
- 点击数:1110
稀土号称是“工业味精”,甚至被誉为“21世纪的黄金”、“新材料之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稀土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如新能源、国防军事),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稀土元素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在能源、信息、环保、保健、农业和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涉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它们的光学、磁学性质已广泛地应用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目前含有稀土的功能材料已达50多类,因此,稀土被人们誉为新世纪高科技及功能材料的宝库,可以说稀土已成为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外稀土尤其用于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被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镁合金、钛合金等战术性能,稀土科技给军事科技带来质的跃升。如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轻易击毁“飞毛腿”导弹,是由于“爱国者”制导系统中使用了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导弹内,美国的近代各隐形战机无不是采用含稀土的新型材料。另外据悉,丰田和通用都将在明年推出使用稀土元素的电动马达汽车。随着稀土元素特殊性质的不断认识和发现,每隔3~5年,就会找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
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每5项发明专利中便有1项和稀土有关。随着各国寻求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今后几十年,稀土市场注定将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基于稀土资源在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的现状,特就我国稀土资源国家战略的调整升级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稀土资源现状及稀土国家战略的缺陷
我国稀土资源现状出现了一些乱象,稀土资源国家战略面临许多困惑,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处于两难境地。
1、中国稀土资源保护的现状
中国稀土储量曾占全世界的71.1%,但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改革开放的短短三十年间,我国就已经出卖了48.10%的稀土资源储量,按现有的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为保护稀土这一战略资源,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年来中国政府对稀土资源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
2、稀土资源国家战略存在的问题
我国曾经以占全世界71.1%的稀土而自豪,而到现今降仅为23%储量时,我们应感到无比的愧疚和深深的自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保护和利用好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和资源?”我们政府和每一名中国人应追根溯源,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战略思想和决策。笔者分析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国人对稀土资源的意识淡薄。 2010年10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莱斯向国会提交的题为《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的报告中列出了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其中,中国稀土储量3600万吨,占世界36%,产量12万吨,占世界97%;俄罗斯储量1900万吨,占世界19%;美国储量1300万吨,占世界13%;澳大利亚储量540万吨,占世界5%;印度储量为310万吨,占世界3%,产量为2700吨,占世界2%。除中国外,上述国家稀土产量都为0,处于零开采状态。中国以全球30%的储量,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被称为“黄金卖了白菜价”。由于中国的稀土价格低廉,美国乐意从1985年就关闭了自己的稀土矿,全部从中国进口;日本也大量进口中国稀土囤积。这些问题追根溯源是中国人对稀土的重要性关注的太少,稀土资源的认知意识较为淡薄;另外,现今人们对小集体利益或眼前经济利益的追求高于国家利益或长远利益。
(2) 稀土资源恶性竞争所产生的后果。中国的稀土出口世界第一,目前全国稀土分离企业产能达30多万吨,而市场需求仅在12万~15万吨之间,其中国际市场需求约为3万~5万吨,国内市场需求在7万~8万吨左右,以此表明我国稀土产能过剩较为严重。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失控,1998年中国严格实行稀土配额制,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08年,国家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对于稀土市场乱局发挥一定遏制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面,相关数据表明,每年变相出口和走私的稀土约在2万~3万吨。
不仅如此,具有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显著的稀土反而被以“白菜价”出口到国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稀土金属与国外价格有天壤之别,如上表提供的金属钕价格为440-450元/公斤,而进口的金属钕却是20多万元/公斤,相当于200元/克,其中只含10%的关税,也就是说180元/克为其国际市场价,相当于国内价格的409-400倍,相差的悬殊之大,令国人为之惊讶!国家资源就这样被出卖,令人痛惜!所以说,我国稀土的市场与开采出现了乱象,这对国家战略利益是相当不利的,中国政府必须加以整治。
(3) 配额制下的新问题。中国政府现今对稀土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实行了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商务部201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稀土出口配额,其中轻稀土为27384吨,中重稀土3617吨,两批合计为31001吨。这样的举措对国内稀土出口乱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其中出现新的问题。虽然稀土原料出口受到严格限制,但在中国购买稀土原料的初级产品并不受配额限制,于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大规模在中国稀土资源区投资设厂。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在中国投资稀土产业,有独资、合资企业38家,投资额达61亿元人民币,他们仅对稀土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将初级产品运往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变向地使我国稀土资源超出配额限制出口。外资企业在国内通过这样投资办厂等方式钻律空子,成功了逃避稀土出口配额限制,进行稀土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稀土产业的规范发展。
(4) 稀土矿产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性。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黄小卫在题为《中国稀土资源的高效清洁提取与循环利用》中指出,每生产1吨离子型稀土矿消耗4~5吨硫酸铵、1.7吨碳酸氢铵;分离1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消耗8~10吨盐酸,6~8吨液碱或1~1.2吨液氨等,上述化工原材料最终都转化为废水、废渣或废气,未有效回收利用。另外,包头矿和四川氟碳铈矿中含有7%~8%的氟、0.2%的钍也未回收利用,进入废渣、废气或废水,污染环境。
赣州的稀土开采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一度使用的池浸工艺被称为“搬山运动”,所到之处山体植被都遭受极大破坏,而浸出、酸沉等工序产生的大量废水富含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严重污染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有专家认为,实际上以池浸工艺为例,每开采一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矿,每年造成1200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因此在稀土行业内有“稀土过后寸草不生”的说法。2012年4月16日,国家42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在赣州调研后,形成了一个环境报告。报告显示,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尾矿(废渣)达1.91亿吨,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
巨大的资金缺口已成为稀土行业环境治理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中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触目惊心,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相比之下,江西省51家稀土企业2011年全年64亿元的利润显得杯水车薪。而这仅仅是稀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苏波说目前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资源、走私等情况依然猖獗,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并由此引发巨大环境问题。另据环保部透露,北方稀土龙头之称的包钢稀土,其环保审核至今仍未达标。包钢集团的白云鄂博矿,铁矿石和大量稀土共生,其在采选铁矿石后,含有稀土的副产品暂时无法利用,就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
稀土专家杨万喜说,就以目前的稀土价格衡量,虽然每吨高达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也远比不上环境恢复的费用,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现在,稀土开采最大的瓶颈是无法合理处理被排弃的泥沙和废水。”赣南当地干部李恢阳说。用来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质携带泥沙最终会流入附近的清涧和河流,污染的水源,已经直接威胁到了那些世代以耕田为生的山里人。村民陈玉国说,“我们的地里什么都种不了了。”这就是稀土的私采滥挖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
稀土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详情查阅: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订购电话:0592-5129696 传真:0592-5129797
电子邮件: sales@chinatungsten.com
钨钼文库:http://i.chinatungsten.com
钨新闻、价格手机网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钼新闻、钼价格:http://news.molybden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