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型碳化鎢銀陶瓷粉末製備

隨著粉體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發展起來的粉體包覆改性技術,其原理是在原粉體顆粒的表面,均勻地引入一種或多種其他組分的物質,形成一定厚度的吸附層或單層膜,從而改變粉體的表面特性或賦予粉體新的性能。

目前研究比較多的就是粉體的包覆,主要是用化學鍍。化學鍍法能夠製備均勻分散、細小的金屬包覆型陶瓷粉體,特別是低金屬含量下均勻分佈的複合粉體。採用這種複合粉體製備碳化鎢銀複合材料,可改善金屬介面的浸潤性,提高金屬的結合強度。

包覆型碳化钨银粉末制备图片

粉體包覆最大的困難就是“包覆的均勻性”,例如碳化鎢銀陶瓷粉末,在包覆過程中,由於粉末數量巨大,難以用數個顆粒的結果來表徵全部粉末的包覆情況,最終導致陶瓷成品硬度不夠,韌性不強,生產出產品品質低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有研究人員設計了全新的工藝改進製備方案,其內容如下:

1、按重量百分比,各組分含量為鎢85%,銀15%。取85克粒徑為10μm的鎢粉,取濃度為37%的甲醛溶液加入鎢粉中,控制甲醛溶液與鎢粉的體積品質比為0.7ml/g,濕潤鎢粉。

2、根據比例及修正係數計算,取五水硫酸銀82.0g,加入蒸餾水,配成濃度為12.8g/L的硫酸銀溶液。該硫酸銀溶液中分別緩慢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鈉111.9g,控制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在溶液中的濃度為27.3g/L,酒石酸甲鈉55.8g,控制酒石酸甲鈉在溶液中的濃度為13.6g/L,同時進行攪拌,混合均勻,形成混合液。

3、將該混合液加入濕潤的鎢粉,形成混濁液。該混濁液中通入壓縮空氣,控制空氣流量為0.6L/min;利用電動攪拌器,對此混濁液進行強烈攪拌,使鎢粉懸浮,形成懸濁液,同時對該懸濁液進行加熱,並向懸濁液內滴加10%的NaOH溶液,控制反應過程中該懸濁液的pH值為11。

4、懸濁液溫度至60℃,鍍銀反應快速進行,鍍液藍色消失,鎢粉變為紫紅色,鍍銀反應完成,此時停止加熱、攪拌和通入壓縮空氣。將完成化學反應的懸濁液,靜置15分鐘,去除上層清液,5、按1∶1的體積比,將濃度為36%的鹽酸溶液加入留下的沉澱物中,中和多餘的堿液,再靜置、沉澱並倒掉多餘溶液,將蒸餾水加入沉澱物,對該沉澱物進行清洗,加水量恰好沒過複合粉末,然後過濾,反復清洗3遍。然後將溫度為45℃的苯駢三氮唑乙醇溶液加入清洗完畢的沉澱物中,攪拌浸泡5min,使之鈍化。

6、用蒸餾水清洗6遍,無水乙醇清洗3遍並過濾,每次加入液體體積恰好沒過粉末。將上述清洗後的沉澱物在空氣中陰乾,並置於溫度為300℃還原爐內,通入流量為2L/min的氫氣,還原2h,即制得銀包覆鎢複合粉體。

改進工藝促使鎢銀複合粉體的均勻性和材料的綜合性能全面提升,解決複合粉體燒結成型過程中銀相的偏聚問題,使銀相均勻地呈網路狀分佈在鎢基體的周圍。進而獲得一種具有高密度、高導熱、高導電和低膨脹係數的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