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鍵礦物審查:鎢的戰略作用與全球影響

1. 引言:關鍵礦物在全球經濟與安全中的戰略地位

關鍵礦物(如稀土、鋰、鈷、鎳、鎢)是現代工業和國家安全的核心資源,廣泛應用於新能源、電子、航空航太、軍事和新興技術領域,在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鎢因其高熔點(3422°C)、高密度(19.25 g/cm³)和卓越的機械性能,在高溫合金、半導體製造、軍工裝備、人工智慧硬體及核能設備中至關重要。例如,鎢合金用於航空航太精密部件,鎢電極確保晶片製造的納米級精度,鎢基複合材料在火箭噴嘴和高溫等離子環境中表現出色。

美國對關鍵礦物高度依賴中國。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5年資料顯示,美國約27%的鎢、70%的稀土從中國進口,鋰、鈷的原料來源和加工能力也主要依賴海外。這種依賴在供應鏈中斷風險下暴露了美國在經濟韌性和國家安全方面的脆弱性。2025年,中美貿易緊張加劇,中國對稀土和鎢相關物項的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加碼,導致全球市場波動。美國因此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啟動關鍵礦物進口審查,評估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本文從中國關鍵礦物從業者的中立視角,分析鎢的戰略作用、美國審查的政策背景及全球影響,結合多語言資料補充新興技術應用和國際應對策略,提出中美優化產業鏈合作的路徑及中國政府的戰略儲備、廢料進口和企業轉型建議,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參考。

中鎢智造鎢礦圖片

2. 關鍵礦物的定義與全球戰略重要性

2.1 關鍵礦物的核心特徵與定義

關鍵礦物是指對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供應鏈存在中斷風險的非可再生資源。其定義基於以下標準:

經濟重要性

關鍵礦物是新能源、電子、航空航太、軍事和新興技術(如6G、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硬體)的核心材料。例如,鋰和鈷用於電動車電池,稀土用於風力渦輪機永磁體,鎢用於晶片製造和軍工合金。

供應鏈風險

供應集中於少數國家,如中國控制全球90%的稀土加工、80%的鎢產量和70%的鋰電池材料,易受地緣政治、貿易限制或自然災害影響。

不可替代性

某些礦物在特定應用中難以替代。例如,鎢的高熔點和密度使其在高溫合金和量子計算的超導材料中無可替代。

國家安全關聯

關鍵礦物直接影響國防工業,如稀土用於F-35戰鬥機的雷達系統,鎢用於裝甲穿透彈和反導系統。

2024年,全球鎢產量約8.1萬噸,中國占81.48%,凸顯供應鏈集中風險(USGS, 2025)。新興技術需求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例如,鎢在6G通信基站和人工智慧硬體的耐高溫元件中需求預計增長15%。

2.2 國際組織與國家的關鍵礦物定義

關鍵礦物的美國定義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將50種礦物列為關鍵礦物,強調其對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供應風險。2022年,美國能源部細化了新能源相關的清單,突出鋰、鎳、鈷和鎢。

關鍵礦物的歐盟定義

2023年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列出34種關鍵礦物,基於經濟重要性和供應風險評分,重點支持綠色轉型所需的鋰、稀土和鈷,並新增鎢以應對半導體和軍工需求。該法案於2024年5月正式生效。

關鍵礦物的OECD定義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定義關鍵礦物為供應風險高、替代性低、經濟影響大的資源,強調其在綠色和數位化轉型中的作用。IEA全球關鍵礦物展望報告(2024)預測鋰需求到 2040 年將增長八倍。Business Wire在2023年報告中預測全球鎢市場到 2030 年將達到 17.08 萬噸,年複合增長率 (CAGR) 為 4.6%(2022-2030 年)。

關鍵礦物的日本與韓國對策

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將鎢、稀土和鋰列為戰略礦物,強調其在半導體和電池供應鏈中的作用。日本計畫到2030年將鎢進口多元化,減少對中國依賴。韓國通過增加回收率和減少進口依賴來穩定供應鏈,目標到2030年將進口依賴度從80%降至50%。

中鎢智造氧化鎢圖片

3. 鎢在全球核心產業中的戰略應用

3.1 鎢在新能源產業中的技術驅動作用

關鍵礦物是新能源產業(如電動車、風電、光伏)的技術支柱。鋰、鈷、鎳用於鋰離子電池,提供約300 Wh/kg的能量密度;稀土(如釹、鏑)用於風力渦輪機永磁體,效率超95%。鎢因高硬度和耐腐蝕性,在製造風電齒輪、電池極片和光伏矽片中不可或缺。例如,鎢合金刀具確保加工精度(±0.01 mm),鎢電極在等離子切割中降低約20%的損耗率。此外,鎢在固態電池電極製造和核能設備的抗輻射塗層中應用興起,預計提升電池壽命10%並增強核反應爐安全性。

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1800萬輛,同比增長約35%,推動鋰需求增長約30%。鎢需求因新能源設備製造增加,估計占全球消耗的10-15%。中國占全球鋰電池產量的約70%,美國僅10%,供應鏈高度集中。出口限制可能導致電動車生產成本上升約10%,影響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的交付週期。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計達3600萬輛,鋰需求可能達到310萬噸(碳酸鋰當量),鎢需求預計增至17.08萬噸,供應鏈安全成為瓶頸。

3.2 鎢在電子產業中的精密製造貢獻

電子產業依賴關鍵礦物實現技術創新。稀土(如鏑、鋱)作為晶片摻雜劑,提升電晶體性能;鈷和鎳用於晶片封裝和電池管理晶片。鎢因高導電性(5.6×10^6 S/m)和耐高溫性,廣泛用於半導體製造。鎢濺射靶材支援晶片互連線,鎢電極在光刻機等離子刻蝕中實現3 nm以下精度。例如,台積電5 nm晶片生產中,鎢電極將刻蝕誤差控制在0.5 nm以內。此外,鎢在量子計算的超導電路、6G通信的耐高溫天線和人工智慧硬體的散熱元件中需求增長,預計占全球鎢消耗的7%,尤其在AI訓練集群的冷卻系統中需求增長20%。

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6276億美元,同比增長19.1%。中國供應約70%的半導體用稀土和80%的鎢。出口限制可能推高國際鎢價格約20%,導致晶片生產成本上升5-10%,影響英特爾、三星、SK海力士的交貨週期。美國半導體協會建議投資約30億美元建設鎢回收和加工設施。

3.3 鎢在航空航太與軍事工業中的高性能保障

航空航太和軍事工業對關鍵礦物要求嚴苛。稀土用於飛機引擎永磁體,鎳和鈷用於高溫合金,確保渦輪葉片在1500°C下運行。鎢合金用於飛機平衡配重、陀螺儀和火箭噴嘴,耐受3000°C高溫;在軍事領域,鎢用於裝甲穿透彈和反導系統動能攔截器,穿透力超1000 mm鋼板。 新興應用包括鎢基複合材料在高超音速武器的耐熱塗層和核動力航天器的輻射遮罩層,預計需求增長10%,特別是在美中俄的高超音速競賽中。

2023年全球航空航太與國防市場規模約為8290億美元,軍工預算中關鍵礦物占材料成本約5%。中國鎢生產占全球80%,出口限制可能推高部件成本10-15%,影響波音、空客及F-35的生產。美國國防部可能從加拿大、澳大利亞緊急採購鎢以緩解壓力。

中鎢智造偏鎢酸銨圖片

4. 美國關鍵礦物審查的政策背景與驅動因素

4.1 美國關鍵礦物審查的政策背景

美國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啟動關鍵礦物進口審查,評估50種礦物(如鎢、稀土、鋰)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審查由商務部執行,需270天內提交報告,建議是否實施關稅、配額或其他限制措施。白宮強調,此舉旨在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保障經濟和國防安全。

審查的導火索是中美貿易緊張及中國出口限制。2025年,在美對華濫施關稅以後,中國加強對稀土和鎢的出口許可管理,審批週期可能長達數周,導致全球供應緊張。

4.2 美國關鍵礦物審查的驅動因素

供應鏈安全

2024年,中國供應全球70%稀土、80%鎢,其中,供應美國70%稀土、27%鎢。中國關鍵礦物出口限制可能威脅美國新能源和軍工產業。

貿易對抗

中美貿易戰升級促使美國通過審查和潛在關稅重塑供應鏈,激勵國內生產。

產業振興

美國加工能力不足,僅有一座稀土礦(Mountain Pass,年產1.2萬噸),鎢產量占全球2%。審查旨在吸引投資,創造就業。

地緣政治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控制全球70%的鈷和部分鋰資源。美國尋求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合作,構建多元化供應鏈。

能源與技術轉型

研究機構預計2030年全球鋰需求將增至310萬噸(LCE);鎢需求因新能源、6G和量子計算增長10-15%。審查確保美國能源和技術轉型的原材料供應。

4.3 美國政府的關鍵礦物配套措施

簡化國內礦業許可,加快鎢和稀土開採,目標2028年鎢產量達4000噸。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簽署合作協定,目標2030年占全球鎢供應10%。投資建設加工設施,開發鎢回收技術,回收率目標60%。

中鎢智造藍鎢圖片

5. 中國從業者視角: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挑戰與應對

5.1 中國從業者面臨的核心問題

出口需求減少

中國企業短期收入可能因出口下降,但國內需求提供緩衝。

中國業者面臨的市場競爭

澳大利亞、加拿大計畫增加鎢產量,歐盟和日本推動多元化採購,可能削弱中國全球鎢市場份額。

5.2 中國的政策與企業對策

5.2.1 中國政府的戰略建議

(1)短期措施

優化關鍵礦物管制機制

優化出口許可審批,縮短至2-4周,提升透明度,穩定全球市場信心。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即時跟蹤全球鎢、稀土等關鍵礦物供需變化,防範價格劇烈波動。

適時建設戰略儲備體系

建立關鍵礦物國家戰略儲備體系,目標儲備鎢、稀土、鋰等礦物6-12個月的國內需求量(約5萬噸鎢、10萬噸鋰),以應對全球供應鏈波動和地緣政治風險。建議設立專項基金(約500億元人民幣),支援建設現代化存儲基地。探索與澳大利亞、智利等資源國建立聯合儲備機制,通過長期採購協議鎖定供應,降低儲備成本。

及時放開鎢廢料進口

逐步放開鎢、稀土等關鍵礦物廢料進口限制,制定嚴格的環境和品質標準,鼓勵企業投資回收設施,目標2028年鎢回收率達70%。此舉可降低對原礦依賴,預計每年增加鎢供應約1萬噸,節約開採成本約30億元人民幣,但需配套環保監管和廢料分類技術以避免污染風險。建議與歐盟、日本合作,借鑒其廢料管理經驗,制定國際化的回收標準。

大力扶持中小企業

出臺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參與關鍵礦物開採、加工和回收,目標2028年中小企業占行業產值30%。通過產業園區建設(如江西贛州鎢產業園),提供技術培訓和設備補貼,支援中小型企業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如鎢基納米材料。

(2)長期發展

加大產業投資

投資約1000億元人民幣開發高附加值鎢產品(如複合材料、納米鎢合金),支援新能源、軍工、6G技術和智慧製造。鼓勵和扶持產業界獲取更多自然資源開採權和資源回收再迴圈能力,同時限制關鍵礦物冶煉加工技術的出口,鼓勵國內精細冶煉加工。設立國家級研發中心,重點突破低碳冶煉和迴圈經濟技術。

積極全球佈局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鎖定亞洲(印尼鎳礦)、非洲(剛果鈷礦、辛巴威鋰礦)、南美(智利鋰礦、秘魯銅礦)等地區的鎢、鉬、鋰、鈷和稀土資源,增強資源控制力。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軸套圖片

5.2.2 中國企業的轉型策略

技術升級

開發高性能鎢合金,滿足5 nm及更精密晶片、固態電池、量子計算和智慧製造需求。重點突破鎢在智慧製造中的應用,如工業機器人用高耐磨鎢合金部件和高精度3D列印鎢基材料。投資綠色冶煉技術,採用等離子冶煉和電化學提純,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機構合作,開發人工智慧優化冶煉工藝,提高生產效率。

市場多元化

拓展歐盟、東盟、中南美和非洲市場,降低對美依賴,提升非美市場占比。通過參與“一帶一路”項目,與印尼、巴西等國企業合資建廠,生產鎢基新能源材料,增加出口額。積極參與國際供應鏈標準制定,與歐盟、日本企業合作制定鎢回收和綠色加工標準,提升全球競爭力。

綠色轉型

積極投資建設鎢回收設施,提升回收率,並符合歐盟綠色標準和OECD環境盡職調查要求。探索與德國、日本企業合資,引進先進廢料分選技術,降低回收成本約20%。

國際化研發合作

與國際上技術先進和擁有資源的企業及研究機構開展跨國研發,聚焦鎢基複合材料和替代材料。融入國際礦業產業鏈,學習鎢加工和回收技術,增強全球技術影響力。

5.3 中國關鍵礦物產業的戰略思路

鎢產業界應堅持資源與技術雙輪驅動的戰略佈局,確保關鍵礦物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

資源端“走出去”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多邊合作,積極獲取亞洲(印尼、緬甸)、非洲(剛果、辛巴威、南非)、南美(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和澳大利亞的鎢、鉬、鋰、鈷和稀土資源開採權。並推動資源回收再迴圈,建設全球廢料回收網路,建立廢料交易平臺。

技術端研發投入

加大對精細冶煉、加工和迴圈經濟技術的研發投入,重點突破人工智慧優化冶煉(效率提升10%)、低碳電化學提純(碳排放降低30%)和鎢基納米材料(強度提高20%)。限制核心技術出口,保護智慧財產權,設立國家級鎢技術創新中心,整合產學研資源。立足國內新能源、電子、軍工和智慧製造應用,開發定制化鎢產品,如高性能固態電池電極材料,鞏固技術領先地位。

風險管理策略

建立關鍵礦物價格波動應對機制,通過期貨市場和長期供應合同鎖定價格,降低波動風險。制定地緣政治風險預案,加強供應鏈韌性,拓展海外市場份額,鼓勵企業分散投資,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國際合作與話語權

積極參與乃至主導OECD、G20等有關國際規範制定,提出中國主導的供應鏈透明度和綠色標準,增強全球話語權。推動多邊投資框架,與國際合作共同開發非洲和南美資源,加強多元化供應和需求市場。通過技術輸出和標準推廣,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

中國應通過戰略儲備、廢料進口放開和中小企業扶持,增強資源安全和技術優勢,同時以開放合作姿態參與全球治理,助力可持續供應鏈建設。

中鎢智造硬質合金噴嘴圖片

6. 全球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影響與未來展望

6.1 美國國內的關鍵礦物政策影響

審查激勵國內鎢礦開發,增加產能與儲備,並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但關稅可能推高電動車和晶片成本,推升通脹率。軍工供應鏈短期面臨中斷風險,F-35生產可能延誤。

6.2 全球關鍵礦物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中國出口限制影響全球新能源和電子產業,日本、韓國、歐盟企業成本上升5-10%。清潔能源轉型可能因原材料短缺延緩,電動車和風電專案進度受阻。澳大利亞、加拿大新礦產能有限,短期難以彌補缺口。歐盟通過《關鍵原材料法案》投資開發國內礦產,提高鎢鉬稀土自給率。

6.3 關鍵礦物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技術進步

鎢回收率有望提升至70%,人工智慧優化礦業效率約10%。量子電腦、6G技術和AI硬體的鎢需求預計增長15%。

可持續發展

歐盟要求2027年起進口礦物符合綠色標準,OECD推動環境盡職調查,中國企業需投資低碳冶煉技術。

中鎢智造鎢合金遮罩件圖片

7. 結論:中美在關鍵礦物供應鏈中的合作與挑戰

鎢在新能源、電子、航空航太、軍事、人工智慧和核能領域的戰略作用凸顯了美國關鍵礦物審查的重要性。然而,審查可能對全球產業鏈造成顯著傷害。關稅和限制措施可能推高電動車、晶片和軍工裝備的生產成本,加劇供應鏈斷裂風險,中小經濟體(如越南、印度)的製造業成本上升。此外,審查引發的貿易對抗可能阻礙技術創新,例如,半導體和新能源設備的研發因原材料短缺延緩,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目標可能推遲。長期看,單邊措施可能削弱全球產業鏈的韌性,加劇地緣政治緊張。

總之,中國應優化出口政策,建立戰略儲備,適度放開廢料進口,加速技術創新,拓展多元化市場,通過“一帶一路”鎖定資源並提升回收率。美國應平衡審查與合作,避免產業鏈斷裂。全球各國應通過OECD等多邊平臺合作,建立透明、可持續的供應鏈,助力經濟和能源轉型。


8. 附錄:《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

8.1 Section 232 - Safeguards Against Imports That Threaten National Security

(a)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d other appropriate offic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conduct an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imports of the article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a petition filed under this section, or which the Secretary initiates on his own motion.

(b) Upon completion of such investigation, the Secretary shall submit to the President a report on the findings, including a determination as to whether such imports threaten to impair the national security.

(c) Within 90 days after receiving the report, the President shall determine whether to take action to adjust imports of the article, including the imposition of tariffs, quotas, or other restrictions, to prevent such imports from threatening to impair the national security.

(d) The Secretary shall publish in the Federal Register a notice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its scope, and provide opportunity for public comment.

(e) In conducting the investigation, the Secretary shall consider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availability of substitutes, and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the article to the United States, among other factors.

Source: United States Code, Title 19, Chapter 7, Section 1862.

8.2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 - 防止進口威脅國家安全的保護措施

(a) 商務部長應與國防部長及其他相關官員協商,調查進口產品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b) 調查完成後,商務部長向總統提交報告,說明結果及進口是否威脅國家安全。

(c) 總統在收到報告後90天內決定是否調整進口,包括實施關稅、配額或其他限制。

(d) 商務部長在《聯邦公報》發佈調查通知及其範圍,提供公眾評論機會。

(e) 調查考慮國內生產能力、替代品可得性及產品對美國經濟的重大性等因素。

來源:美國法典,第19篇,第7章,第1862節。

參考文獻

[1] OECD (2015). “Critical Minerals Today and in 2030: An Analysis for OECD Countries.”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2015). “關鍵礦物今日與2030年:OECD國家分析。” OECD 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s 91.

[2] China Tungsten Online (2024). “Tungsten application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 中鎢線上 (2023). “鎢在先進製造中的應用。” China Tungsten Online.

[3] USGS (2025).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5.” /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25). “2023年礦物商品概要。” U.S. Geological Survey.

[4] Global Times (2023). “China’s mineral strategy strengthens high-tech industries.” / 環球時報 (2023). “中國礦物戰略增強高科技產業。” Global Times.

[5] Bloomberg (2023). “China’s rare earth export curbs spark global supply chain concerns.” / 彭博社 (2023). “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引發全球供應鏈擔憂。” Bloomberg.

[6] CNBC (2023). “U.S. faces rising costs from critical mineral shortages.” /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 (2023). “美國因關鍵礦物短缺面臨成本上升。” CNBC.

[7] CSIS (2023). “Critical minerals and U.S. national security.” /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2023). “關鍵礦物與美國國家安全。”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8] European Commission (2023).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 / 歐盟委員會 (2023). “關鍵原材料法案。” European Commission.

[9] Fox Business (2023). “U.S. pushes domestic mining to counter China’s mineral dominance.” / 福克斯商業 (2023). “美國推動國內礦業對抗中國礦物主導地位。” Fox Business.

[10] IEA (2024). “Global Critical Minerals Outlook 2024.” / 國際能源署 (2024). “2024年全球關鍵礦物展望。”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11] IAEA (2023). “Materials for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s.” / 國際原子能機構 (2023). “先進核反應爐材料。”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12] METI (2023). “Japan’s strategy for securing critical minerals.” / 日本經濟產業省 (2023). “日本關鍵礦物保障戰略。”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Japan.

[13] Nikkei Asia (2023). “Tungsten’s role in 6G and quantum computing supply chains.” / 日經亞洲 (2023). “鎢在6G和量子計算供應鏈中的作用。” Nikkei Asia.

[14] NPR (2023). “U.S.-China trade war escalates with new tariffs.” /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 (2023). “美中貿易戰因新關稅升級。” NPR.

[15] Reuters (2023). “U.S. probes critical mineral imports amid China trade tensions.” / 路透社 (2023). “美國調查關鍵礦物進口,中美貿易緊張加劇。” Reuters.

[16] The New York Times (2023). “China’s mineral export limits challenge U.S. industries.” / 紐約時報 (2023). “中國礦物出口限制挑戰美國產業。” The New York Times.

[17] The New Yorker (2023). “China’s grip on critical minerals shapes global markets.” / 紐約客 (2023). “中國對關鍵礦物的控制塑造全球市場。” The New Yorker.

[18] War on the Rocks (2023). “A federal critical mineral processing initiative: securing U.S. mineral independence from China.” / 岩石上的戰爭 (2023). “聯邦關鍵礦物加工倡議:確保美國擺脫對中國礦物的依賴。” War on the Rocks.

[19] White House (2023). “Executive actions to secure critical mineral supply chains.” / 白宮 (2023). “確保關鍵礦物供應鏈的行政行動。” The White House.

[20] OECD (2024). “Responsible mineral supply chains: global trends and frameworks.”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2024). “負責任的礦物供應鏈:全球趨勢與框架。” OECD Publishing.

附表:

主要關鍵礦物元素表

主要關鍵礦物元素表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

金屬鎢製品

金屬鎢製品圖片

高比重鎢合金

高比重鎢合金圖片

硬質合金

硬質合金圖片

鎢粉/碳化鎢粉

鎢粉圖片

鎢銅合金

鎢銅合金圖片

鎢化學品/氧化鎢

氧化鎢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