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蘊含稀土的新礦物

4月3日據日本報導,日本山口大學、東京大學和愛媛大學組成的研究組2日宣佈,在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的山裏發現一種新品種礦物,其中蘊含可用來製作光學鏡頭等的元素鑭。

據悉,鑭為稀土元素的一種,但由於量比較少,因此目前還無法期待其能作為資源來利用。

據該研究組透露,這種新品種礦物是隨著海底板塊的移動,在陸地上堆積形成的。這種板塊的移動形成一種新的地質結構,在日本主要分佈在關東到九州一帶地方,被稱為“秩父帶”。

經過詳細調查這種地質,研究小組發現了被稱作“褐簾石”的新品種礦物,褐簾石中含有稀土鑭和稀有金屬釩。經過向國際礦物學協會申請,最終得到承認並命名為“鑭釩褐簾石”。

有分析稱,此次發現的地質構造相當於此前在小笠原群島南鳥島海域發現含有稀土成分海泥的數億年後的形狀。另外,該研究小組還稱,“在秩父帶中可能還沉睡著大量稀土礦物”。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日本發現巨量稀土 或為稀土產業轉型提供契機

據報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的一句話。長期以來,發達經濟體高度依賴中國稀土資源,比如日本,百分之九十的稀土一度都是從中國進口。

但最新發佈的消息顯示:日本確認在南鳥島周邊海域蘊藏有大量高濃度的稀土礦藏資源,用日本方面的話來說,"這些資源可供日本使用230年,而且稀土品位超越中國稀土20倍左右"。

日本長期從中國進口稀土資源,而中國憑藉三分之一的全球稀土儲量,供應世界90%的市場。眼下,這種格局有可能會發生變化。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在其最東端的南鳥島專屬經濟區發現了含有稀土的海泥,檢測後確定,日本礦床的稀土儲藏量是中國陸上礦床的10倍以上,能讓日本消費數百年。不論日本方面放出的消息是真是假,在業內專家看來,對於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影響力所造成的衝擊都將十分有限。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認為,日本發現了資源反而從另一方面契合了中國在稀土出口實施配額管理的需要。

林伯強:當一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能形成有效供給,配額是必須的做法,其他國家也這麼做。

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的稀土,是17種特殊金屬元素的統稱。大到航空導彈、小到電腦晶片,都有廣泛運用。在不少專家眼中,日本在海底發現稀土資源量消息去年就有,但考慮到海上開採成本過高,短期內對全球稀土供應沒有影響。江西理工大學教授陳金清認為,中國稀土行業當務之急是向產業鏈高端進軍。

陳金清:主要還是發展的品質不高、以前端為主,後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少,核心競爭力不強。現在稀土行業主要的核心、知識產權都掌握在歐美國家手裏,比如磁性材料、發光材料。

其實並不只有中國才有稀土,但卻只有中國開採得最徹底。美國多年前就已封存豐富的稀土資源,日本囤積的稀土夠用40年以上。但是面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無序開採,破壞生態,低價出口,卻是很長時間中國稀土利用的真實寫照。


江西贛州被譽為"稀土王國",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中重稀土資源主產地和冶煉加工集聚區,但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粗放開採的這些"寶貝"稀土,卻讓當地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在贛州,不少稀土廢舊礦區被稱為"江南沙漠"。贛州市尋烏縣副縣長廖麗萍講述了過去無序開採的慘痛教訓。

廖麗萍:尋烏縣的稀土開採在贛南八個縣裏是最早之一,從七十年代中期末期就開始開採,到目前將近40年,整個開採的工藝比較落後,採取的是堆浸、池浸的方式,也就是俗稱的"搬山運動"。把山體剝離,剝離以後放到池中浸,過程中要用到硫銨和碳銨。目前尋烏縣將近16%的國土面積有廢棄礦開採的殘留景象。

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多次提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行不通。幾百億元的高昂學費,讓人心痛。

史文清:這麼多年,我們累計開採稀土25萬噸,占全國的70%,這種貢獻不能用資金衡量,留下了大片廢棄礦山。現在大致估算,治理需要380億,所有這些年開採的稀土還不能治理現在廢棄的礦。

憑藉儲量大、價格低,中國稀土在國際上擁有廣闊市場。但資源大國卻不擁有定價權,中國稀土甚至一度賣出"白菜價",這要歸功於不少企業為了贏得訂單競相壓價。某企業負責人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企業負責人:採購商認為目前價格偏高,表示暫時不採購,但企業願意虧本賣,沒有辦法。

稀土無序開採,產生的環境污染,市場惡性競爭,帶來的行業亂象,有目共睹。如今日本的稀土發現也給我們產業轉型提供了契機。包頭和贛州是中國南北稀土的主產區,兩地稀土產業產值比重占全行業三分之二。林伯強認為,加速稀土行業整合,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稀土大集團,是未來發展方向。

林伯強:採取相對市場化的手段,包括把環境門檻提高,把資源稅加足,從而使市場有自然淘汰的過程,最終做成幾家大型稀土企業,有效率、有規模、有競爭性的稀土企業,從而影響國際定價,這是我們應該發展的方向。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日本發現高濃度稀土儲量是中國10倍以上

 日本山口大學、愛媛大學和東京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2日發表一份公報說,他們在三重縣發現了一種含有稀土的新品種礦物。

最新消息顯示,日本確認在南鳥島周邊海域蘊藏有大量高濃度的稀土礦藏資源,用日本方面的話來說,"這些資源可供日本使用230年,而且稀土品位超越中國稀土20倍左右"。

日本長期從中國進口稀土資源,而中國憑藉三分之一的全球稀土儲量,供應世界90%的市場。眼下,這種格局有可能會發生變化。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礦床的稀土儲藏量是中國陸上礦床的10倍以上,能讓日本消費數百年。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認為,日本發現了資源反而從另一方面契合了中國在稀土出口實施配額管理的需要。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熱壓稀土永磁體規模化製備關鍵技術》過驗收

3月29日,國家科技部組織專家組到寧波金雞釹鐵硼強磁材料有限公司,對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承擔的國家863重大專案課題“熱壓稀土永磁體規模化製備關鍵技術”進行了現場技術驗收。

寧波材料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嚴慶代表課題承擔單位向專家組介紹了課題合作模式;專案主持人寧波材料所閆阿儒研究員彙報了課題執行以來的進展與成果。

在聽取彙報、實地考察和質詢提問後,專家組一致認為該課題圓滿完成了合同規定的各項研究內容,達到考核的技術指標,同意通過技術驗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材料處史冬梅處長在總結中對本課題在執行期內獲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史冬梅指出,本課題時間緊,任務重,在課題負責人的組織下,各協作單位分工明確,保障了課題的順利完成,並且在本期稀土專項中第一個完成現場驗收工作。

“熱壓稀土永磁體規模化製備關鍵技術”課題是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閆阿儒研究員主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鋼鐵研究總院、金雞強磁有限公司、中科院瀋陽金屬所、浙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6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863重大項目課題。該課題於2010年12月正式啟動,為期兩年。經過課題組成員兩年的辛勤努力和通力合作,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熱變形磁體的均勻性和開裂問題,大幅提高了磁體的磁能積以及製備效率,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合同規定的四大類磁體的17項性能指標,建立了年產10萬件輻射取向永磁環的產業化示範線。相關磁環產品經試用後,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和好評。在該課題的支持下,專案組先後培養了4名博士後、8名博士和11名碩士,發表學術論文15篇,申請發明專利9項。

專家組成員有上海交通大學胡文彬教授、中科三環胡伯平研究員、中國計量學院舒康穎教授、華東理工大學郭耘教授、寧波韻升高科張民高級工程師。寧波材料所科技發展部常務副主任汪愛英研究員,寧波金雞強磁董事長胡元虎,鋼鐵研究總院朱明剛教授、郭朝暉教授,北京工業大學張久興教授等也參加了現場驗收會。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稀土是比肩石油的戰略資源

眼下,稀土正以重要戰略資源的姿態快速成長,多數亞洲國家更是將賭注壓在了這一資源上。

談到稀土,一定要提“稀土王國”中國。目前,中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四大稀土擁有國,中國的潛在儲量遠超排名第二的俄羅斯。事實上,全球超過90%的稀土產量都來自中國,隨著全球需求日益上升,中國希望借勢加快出口步伐,但近幾年中國稀土出口量有所下降,這和西方國家施壓有關係。在我看來,儲量和產量都在全球首位的中國根本不在乎這些手段,這只是進一步揭露了西方國家欲壑難平哄搶資源的嘴臉。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在地球上儲量巨大,但由於冶煉提純難度較大,顯得較為稀少,得名稀土。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需要稀土元素,而科技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更是少不了稀土,這讓該資源的價值越來越高。由於中國稀土出口量驟減,迫使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公司開始從中國遷移,甚至不惜重金投入到本國的勘探和生產中。

早在20年前就有人提出,稀土是比肩石油的戰略資源。當時,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自信地指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一頗具遠見的言論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過去一年中,稀土的地緣政治問題開始日益凸顯,尤其是對能源如饑似渴的印度,該國擔心掌控了這一重要戰略資源的中國,會拉大兩國的經濟差距。美國地質調查局指出,印度的儲量也不容小覷,約310萬噸。

中印兩國時松時緊的政治關係早不是新鮮事,在經濟上,兩個崛起的亞洲巨人更是爭得難分難解,但顯然中國的影響力更高於印度,這讓印度有些憋悶。儘管與中國相比,印度的稀土儲量不值一提,但該國仍然希望“自給自足”,計畫到2017年將本國稀土產量增加兩倍,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工業需求。

印度似乎要在稀土產業上與中國較較勁。中國剛宣佈要開始調研海洋稀土資源,印度就立刻決定展開海洋稀土資源的勘探專案。眼下,印度投資1.35億美元購置一台新的勘探船,並組建了跨學科的團隊,包括空間學和核能專家。印度環境部長庫瑪爾指出:“中國都可以進行這一資源戰略規劃,我們沒理由不制定自己的。”

無獨有偶,目前和中國關係緊張的日本,也成為稀土大軍中的一員。有消息稱,日本在專屬區靠近太平洋南鳥島附近的海底泥層中發現了可用於製造混合動力汽車的鏑等稀土,這一儲量規模比地球上發現的所有稀土礦藏量多出百倍,初步估計可供日本國內消費230年。

據悉,這些稀土礦藏僅在海底2-4米深處,預計地質勘探工作還將持續2年時間。日本方面稱,對采自最大深度達5800米的海底淤泥進行了分析,稀土的濃度最高達0.6%

有專家指出,如果這個資訊是真的,那麼稀土產業真的會發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曾在2010年終止向日本出口稀土,此次稀土儲量大發現終於讓日本揚眉吐氣了,而且可能間接撼動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壟斷地位。

日本對於這樣一個重大發現,感到異常興奮,稱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消息。對日本而言,原來稀土100%依賴進口的狀況將出現逆轉,而日本兩大經濟支柱——汽車和電子工業,也將因此大為受益。

不過,提取稀土本就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從海底開採稀土更是一個新發展方向,關於開採成本等問題,日本發現稀土儲量的消息對中國稀土市場不會帶來影響。事實上,陸地上的稀土都開採不完,沒有必要去海下開挖,加上海上開採生產成本過高,日本笑得太早了。另外,歐盟和中國的WTO稀土訴訟案在今年年底才能裁決,這不僅對該國稀土產業體系帶來影響,還會進一步影響整個亞洲市場。


稀土供應商:中鎢線上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 傳真:0592-5129797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鎢新聞、價格手機網站,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