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鎢新聞
-
發佈於:2016-11-07, 週一 16:50
-
作者 huan
-
點擊數:238
《江西省國土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近日出爐,江西省地質找礦又有了新目標,力爭找到5處以上大型規模、20處以上中型規模的礦床,新增資源量銅200萬噸,鉛鋅100萬噸,金60噸,銀2000噸等。同時,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並重,計劃投35.12億元開展礦山復綠和環境治理工程。
“十三五”江西省還將開展一系列的礦產勘查和保護利用重點工程。其中,加快推進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有序推進尾礦綜合利用,擬在全省開展60個尾礦綜合回收項目和重點建設示範項目,建成1~2個無尾礦的特色循環經濟產業基地,評價出相當於一些大型金礦、大型銅礦的資源儲量,形成一批尾礦利用型礦山企業。爭取落實“泰和縣瑤嶺鎢礦普查、修水縣望火尖鎢礦普查、安福縣滸西鎢礦普查、龍南縣汶龍上莊稀土礦區、尋烏縣吉潭稀土礦區、會昌縣珠蘭埠稀土礦區和定南縣沙頭長橋稀土礦區”7個礦產儲備試點。探索對11個國家稀土規劃礦區及外圍查明稀土礦產地、大湖塘鎢礦外圍及朱溪鎢銅礦的礦產地儲備。投入:預計7000萬元。開展全省廢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建立全省礦山地質環境信息數據庫,組織實施“三區兩線”周邊礦山復綠工程及廢棄礦山集中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 “十三五”期間,實施275座閉坑及停採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督促生產及在建礦山規範採礦行為,並按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履行礦山復綠義務。投入:預計35.12億元。
“十二五”期間,全省礦產勘查共投入資金46.66億元,較“十一五”增長126.04%。共實施礦產勘查項目3198個。其中社會資金項目武寧縣大湖塘鎢礦(南區、北區)提交了一處特大型規模鎢礦床,改變了江西省“南鎢北銅”的資源格局。省地勘基金項目浮梁縣朱溪外圍(30線-78線)鎢銅礦普查項目提交333+334類鎢資源儲量286萬噸,再次刷新了鎢礦資源儲量的世界紀錄,被中國地質學會評為2015年全國十大找礦成果之一。省地勘基金項目寧都縣葛藤嘴稀土礦普查項目首次在淺變質岩中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豐富了風化殼離子型礦床類型,拓寬了該類型稀土礦的找礦領域。 “十三五”期間,實現重要成礦區帶和國家級整裝勘查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地質調查全覆蓋,圈定一批異常與找礦靶區,新發現一批具有找礦前景的礦產地,基礎地質研究程度進一步提高。力爭找到5處以上大型規模、20處以上中型規模的礦床,地質找礦取得新的突破。
江西省將加強開發利用總量調控,提高重要礦產資源供應能力。鼓勵開採鈾、地熱、煤層氣等能源礦產,銅、鉛、鋅、金、銀、鉭鈮、鋰、錫、鐵等金屬礦產,螢石、黑滑石、矽灰石、鹽礦、水泥用灰岩、高嶺土、陶瓷土(瓷石)、矽石(粉石英)、晶質石墨、飾面用石材等非金屬礦產,及礦泉水等液體礦產。加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合理化解過剩產能。限制開採鎢礦、稀土、含釩石煤、濕地泥炭、河道砂金等礦產。加強鈾礦山生產探礦,支持鈾礦資源後備基地建設,提高對核能發展的保障能力。鼓勵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擴大研究開發新型非金屬產品。支持研究推廣含鉀岩石的農業應用技術。鼓勵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堅持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並重,加強重要優勢礦產保護和開採管理,對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控制開採,對重要優勢礦產實行保護與限制開採。對出口優勢礦產實行限產增值。鎢、稀土等國家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開採,並加強對鋰、銣、銫、銦、鋯、釩等稀散稀有金屬礦產的保護。至2020年,實現開採總量調控規劃指標:鎢精礦(WO365%)5萬噸、稀土氧化物11200噸。控制採礦權總量及其空間區域設置方案,優化礦業佈局,調控礦產資源開採總量。至2020年,礦山總數控制在52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比2015年提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