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鎢新聞
-
發佈於:2016-07-26, 週二 17:58
-
作者 chunyan
-
點擊數:422
繼中科大熊宇傑等設計出具有缺陷態的三氧化鎢(WO3)納米結構的報導之後,對於這一偉大發現的報導持續進行。這種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是基於無機固體精准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出的,它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並且在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有機化工技術實現上被寄予厚望。
根據熊宇傑介紹,“該成果是多學科交叉合作的結果”,其課題組在取得催化劑設計進展的基礎上,與本校的多位教授合作,以理論模擬方法清晰地描述了氧空位缺陷態在克服金屬氧化鎢的金屬原子飽和配位元和光吸收幅度窄的缺點,深入理解了其作用機制。“正是基於該認識,我們得以通過晶體缺陷工程來調控太陽能向化學能轉換的性能,為利用太陽能替代熱源驅動有機合成提供了可能性,也對光催化材料的理性設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傳統的有機合成主要依賴熱催化技術來實現,但是這一過程需要耗費巨大的熱量,往往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也對環境保護造成一定壓力。1983年,光催化芳香鹵代烴羧基化合成反應的實現,開始了光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研究。而後,隨著光催化技術在有機合成方面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光催化選擇性合成有機物的應用研究也陸續開展。WO3作為一種半導體光催化劑,其反應過程具有反應條件溫和、能耗低、二次污染少等優點,因而受到廣泛關注。WO3光催化特性的研究在不斷進行,特別是超細粉體的WO3在催化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此次具有缺陷態的三氧化鎢納米結構的發現,無疑為WO3在拓展光催化方面的應用添加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