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礦爭奪戰:美國押注哈薩克,能否撼動中國地位?

哈薩克的鎢礦成為美國降低對中國關鍵礦產依賴的最新陣地。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本國企業參與哈薩克最大和最有潛力的兩個鎢礦床的開發,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這兩個鎢礦床分別是上凱拉克京斯科耶(Upper Kairaktinskoye)與北卡特帕爾(North Katpar),均位於卡拉幹達地區,二者相距20公里。據Tau-Ken Samruk官網介紹,哈薩克目前總共勘探了12個鎢礦床,總儲量估計超過200萬噸WO3,其中,Upper Kairaktinskoye和North Katpar儲量約為130萬噸鎢。兩個礦床的總設計產能為超過1.25萬噸的仲鎢酸銨(PVA),開發後將使哈薩克躋身世界第二大鎢產品生產國。目前,該區域正積極推進地質勘探、技術測試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North Katpar鎢礦,Tau-Ken Samruk官網

Tau-Ken Samruk,哈薩克國家礦業公司,隸屬于哈薩克主權財富基金Samruk-Kazyna ,致力於推動哈薩克鎢礦行業的發展。

據悉,美國企業科夫哈薩克資本集團(Cove Kaz Capital,CKC)一直在與Samruk-Kazyna談判,希望成立合資企業,並成為該項目的大股東,負責采選廠建設與運營,以及將鎢資源運往美國用於國防和商業目的。美國政府可能通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和進出口銀行等聯邦機構為該計畫提供財政支持。

今年早些時候,CKC已和哈薩克國家勘探公司Kazgeology JSC(Tau-Ken Samruk全資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Akbulak REE,勘探開發稀土專案。

鎢礦石圖片,中鎢智造

鎢之所以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源於其在軍事和經濟領域的不可替代性。鎢以高熔點和高硬度聞名,既用於製造穿甲彈、導彈部件等國防裝備,也廣泛應用於切削工具、航空航太高溫部件、電子元器件、醫療與核工業遮罩件等領域。其供應鏈的穩定性關乎關乎國家安全與科技進步,歐美等國將鎢列為重要關鍵礦產。

中國以全球52%的儲量和83%的產量,持續主導著鎢礦全球供應格局。今年以來,在供應緊張因素主導以及國際複雜政經環境干擾下,國內外鎢價不斷創高並已基本實現翻番。以仲鎢酸銨價格為例,截至2025年10月30日,今年以來上漲超22萬元至43.5萬元/噸。

這場圍繞哈薩克鎢礦資源的戰略佈局,連同此前啟動的稀土合作,已然超越普通商業投資的範疇,成為當前大國爭奪關鍵礦產資源、重構全球供應鏈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