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都”煥新:數智之力驅動跨越發展

近日,人民網消息顯示,近年來,大餘縣聚焦鎢及有色金屬、微納粉體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配件三大產業集群,成立數位化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構建“5G+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梯次推進企業數位化、智慧化改造,數位化轉型正加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

中鎢智造鎢粉圖片

“世界鎢都”在經歷深刻變革。大餘縣以“鎢產業大腦”建設為核心,強化設備互聯與資料即時採集分析,推動傳統鎢產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

立足省級鎢及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大余縣建設硬質合金主題產業園與新硬質合金產業園,並與江西理工大學共建贛州市鎢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全縣已集聚相關企業百余家,形成覆蓋“採掘—粗選—鎢精礦—仲鎢酸銨—氧化鎢—鎢粉—碳化鎢粉—硬質合金—刀鑽具—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大餘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省級產業集群。今年1至7月,大餘縣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20.45%。

中鎢智造仲鎢酸銨圖片

在微納粉體新材料產業領域,大餘縣以前瞻視野佈局賽道,以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診斷為抓手,推動鏈上企業通過數位化實現提檔升級。依託龍頭企業示範效應,大余縣成功引進昶聯科技、瑞爾得新材料、艾貝新材料等一批延鏈補鏈項目,形成從超細粉體、中試基地、MIM餵料到超硬、微波、軟磁材料,再到航空塗料、儲能材料、微電子控制設備的特色產業鏈。通過與清華大學、華南理工、江西理工等高校共建“需求牽引—中試驗證—孵化量產”產學研協同機制,多項技術成果借助數位化手段成功轉化。

在新能源領域,大餘縣以數智融合為核心,全面完成規上鋰電企業“數位化診斷”。依託中國科學院對口支持優勢,大餘縣建成新能源新材料中試基地。目前,大餘縣共集聚鋰電新能源企業14家,其中規上企業11家。依託東騰鋰業、盛源新材等龍頭企業,大餘縣推動多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構建覆蓋鋰礦采選、鋰電材料、鋰電池製造、新能源汽車配件及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集群。今年1至7月,大餘縣鋰電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收31.93億元,同比增長16.6%。

目前,大餘縣製造業規上企業數位化改造已實現全覆蓋,完成入企診斷105家,啟動改造91家(其中L6級以上20家),完成貫標評級64家(其中L6級以上8家)。今年1至7月,大餘縣規上工業企業104家,工業總產值96.8億元,同比增長13.8%;營業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16.2%,全市三類縣排名第2;利潤總額2.5億元,同比增長21.4%,全市三類縣排名第2。數智賦能正持續為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版權及法律問題聲明

本文資訊由中鎢線上®(www.ctia.com.cn,news.chinatungsten.com)根據各方公開的資料和新聞收集編寫,僅為向本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關注者提供參考資料。任何異議、侵權和不當問題請向本網站回饋,我們將立即予以處理。未經中鎢線上授權,不得全文或部分轉載,不得對檔所載內容進行使用、披露、分發或變更;儘管我們努力提供可靠、準確和完整的資訊,但我們無法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文作者對任何錯誤或遺漏不承擔任何責任,亦沒有義務補充、修訂或更正文中的任何資訊;本文中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投資說明書、購買或出售任何投資的招攬檔、或作為參與任何特定交易策略的推薦;本文也不得用作任何投資決策的依據,或作為道德、法律依據或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