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增材製造技術的改善

近日,清華大學劉偉教授團隊通過改善增材製造技術中的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 LPBF),有效解决了難熔金屬鎢(W)的緻密化和開裂問題,進而彌補了傳統加工技術的短板,使W材的綜合質量提高以及應用範圍擴大。

鎢增材製造技術的改善圖片

鎢及其合金因有較高的密度、强度,耐衝擊性,耐高溫性,耐腐蝕性,抗輻照能力和優良的導電導熱性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軍事、石油鑽井,電器儀錶、醫學、核能等領域。

然而,該材料的高熔點和高韌脆轉變溫度,使它在加工上非常困難,易出現緻密化和開裂的問題。激光粉末床熔融因有“高能量密度-低作用時間”的加工特性,在加工難熔金屬及其合金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爲鎢、鉬等難熔合金的複雜結構成形提供了可能性。

研究表明,在LPBF成形過程中,純鎢的熔滴鋪展會與凝固過程相互競爭,由于二者的速度相差較大,所以鎢部件內很容易存在大量的殘餘孔洞。因而,提高W在LPBF成形緻密度的主要方法有:優化工藝參數,采用球形鎢粉以及控制成形氧含量。

鎢增材製造技術的改善圖片

此外,在LPBF成形冷却過程中也不能避免韌脆性轉變的發生,從而導致産品産生微裂紋。然而,氧雜質的存在,也是導致産品微裂紋出現的原因之一,因爲在高溫的作用下氧化鎢會形成大量納米氣泡聚集于晶界處。針對于這個問題,研究者表示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來解决:一是利用彌散强化的原理,添加第二相顆粒,稱之爲非本征增韌;二是在純鎢中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ZrC和Ta,形成固溶合金,稱之爲本征增韌。

該研究成果已以“A Review of Tungsten fabricated via Laser Powder Bed Fusion”爲題發表在《Tungste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