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鎢為國際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貢獻“中國智慧”

近期,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設計,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XTC)製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朗繆爾探針元件首批鎢部件在法國ITER執行中心(IO)正式交付,將被運往德國、日本和荷蘭的實驗室進行測試,成為進入測試的首批基礎性部件。

Christopher Watts教授手裡拿著最新的朗繆爾探針遮罩模型

據ITER朗繆爾探針項目負責人、等離子體診斷物理學家Christopher Watts教授介紹,朗繆爾探針是ITER偏濾器上的重要診斷部件,將在最高熱流密度的熱核聚變反應條件下工作,用於測量偏濾器靶板附近等離子體的溫度、密度和離子迴圈。它安裝在偏濾器下部,最高能承受2500℃的高溫。通過記錄探針的電壓、電流等資訊,可以得到等離子的密度、溫度等相關資訊。整個“人造太陽”裝置中將安裝約400個探針,但約有10%的探針由於處於極端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失效,這也決定了對其設計和製造要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首批鎢部件將分別在德國、日本和荷蘭的實驗室進行性能測試和釺焊連接試驗。

ITER朗繆爾探針是中國承擔的採購包專案之一,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廈門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鎢材料製造商之一,自2014年以來,聯合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組成的團隊歷經4年,完成了4版的產品設計、研發、材料製造和測試等一系列認證工作,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後,最終獲得ITER國際組織的認可,為後期的批量製造奠定了技術基礎。

隔熱板的發展歷程

廈鎢從2011年開始參與磁約束核聚變能用鎢材料及部件的研製,與國內外相關專業單位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承擔了科技部ITER專項及多項橫向委託開發項目。廈鎢在參與ITER採購包的研製過程中,有力提升了廈鎢的科技創新能力、國際項目管理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能力及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簡稱ITER)計畫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專案之一。其目的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其研究的受控核聚變獲得能量原理與太陽釋放光熱相同,故也稱為“人造太陽”。ITER計畫對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在多邊國際合作中佔據重要地位,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方30多個國家共同合作。ITER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大科學工程國際科技合作計畫之一,也是迄今我國參加的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計畫。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