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礦人,叩開贛鄱大地的鎢礦大門

在中國地質學會評出的2017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中,江西省武寧縣東坪發現超大型鎢礦榜上有名,這讓該礦的發現者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這項成果是如何誕生的?中國自然資源報追根溯源,發現了其背後的精彩故事。

地處天嶽山中的東坪礦區

幕阜山脈位於華中之中心,主峰幕阜山,又名天嶽山。就在這谷幽林密的幕阜山區,2010~2016年的6年中,江西地礦人靠著孜孜以求、勇於探索的精神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找礦傳奇——由江西地調院樓法生為首席專家的團隊在武寧縣東坪探獲超大型鎢礦。團隊成功運用贛南石英脈型黑鎢礦“五層樓”成礦模式,實現找礦突破,東坪礦床共探獲儲量:保有鎢礦(122b+332+333)礦石量47729 千噸,金屬量(三氧化鎢)213941 噸;保有低品位鎢礦(332+333)礦石量6105千噸,金屬量(三氧化鎢)5946 噸。其儲量規模成為目前我國乃至世界資源儲量規模最大的黑鎢礦。

六載寒暑 砥礪耕耘不言棄

找礦突破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幾代地質人的不懈努力。“東坪傳奇”的譜寫,亦蘊含著幾代江西地礦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東坪銅鎢礦床位於武寧縣城西北部,屬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幕阜山地區東坪-香爐山鎢礦找礦遠景區,原為一處小型銅多金屬礦,僅探明銅資源量1萬餘噸,共(伴)生鎢資源量0.28萬噸。

2010年10月,為詳細瞭解礦區內礦體的家底情況,江西地調院承擔了東坪銅多金屬礦區資源儲量核實工作。

就這樣,江西地礦人第一次站在了這座巨大寶藏的門口!

工人搭建鑽機塔

初入礦區,東坪專案部根據礦體產出位置與空間展布特徵,將礦區礦體自北西至南東依次劃分為Ⅰ號、Ⅱ號2個礦帶。不久,專案部在礦山新開公路上發現密集的白雲母石英線脈,同時在對礦區胡家河以北礦體(現Ⅰ礦體帶)進行基建開拓過程中,發現有多條含銅鎢石英脈,淺部銅鎢銀礦體向下有一定的延深,隨即對礦區已有坑道展開系統編錄工作,對地表及各不同標高坑道中礦體特徵的深入研究,特別是礦體厚度從地表到深部的變化規律進行綜合分析,大家認為區內礦物成分存在“上銅下鎢”的分佈規律,礦體厚度從上到下有變大的趨勢,且具有一定的分帶特徵。

2011年,專案部及時向院裡作了彙報,樓法生分析認為:胡家河以北礦體(即Ⅰ號礦帶)縱向變化及特徵與贛南脈鎢礦床的“五層樓”模式的第二層(“細脈帶”)特徵相似;胡家河以南地表礦化體(即Ⅱ號礦帶)特徵與第一層(“細脈標誌帶”)特徵相似,東坪礦區具有尋找“五層樓”式石英脈型黑鎢礦礦床的地質條件,要求專案部以“五層樓”成礦模式為指導,開展礦區地質研究工作。

隨後,專案部通過系統研究礦區已有地質礦產資料,建立了礦區成礦模式和找礦預測模型,圈定了深部找礦靶區,採用新的找礦思路,說服礦山企業大膽開展深部驗證,首先在Ⅰ號礦帶開展工作,首批4個驗證鑽孔打下去即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效果,初步確認了礦區深部以黑鎢礦為主,含黑鎢礦石英脈從上到下顯示了細脈帶到混合帶變化特徵,礦區找礦工作取得了一定找礦突破與進展。

然而,到了2012年,在南東Ⅱ號礦帶佈設的20餘個鑽孔打下去,以中細脈為主,未見大礦脈,加上“五層樓模式”在江西省找礦中從未有一個成功的案例,連甲方聘請的專家團隊也對專案組提出的找礦“五層樓模式”產生了強烈質疑,要終止與江西地調院的合同。該院專家團隊頂住壓力,據理力爭,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再給1年時間,找不到大礦脈就停止合作。

面對甲方懷疑的目光、面對找礦瓶頸,如何突破?該院認識到,必須以更科學的態度迎難而上,戰勝這場嚴峻的考驗!

擂響戰鼓 吹盡黃沙始到金

軍令狀已下,院黨委高度重視,組成以局地礦處、院技術部等有關部門和專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集中優勢兵力,誓將東坪銅鎢礦拿下!

地質隊員進入坑道開展全面詳查工作

時至2013年3月,根據原Ⅰ號礦帶首批驗證4個鑽孔的找礦效果,專案部在Ⅰ號礦帶按200米線距佈設8個鑽孔,一舉獲得成功,此次佈設的8個鑽孔都打到了厚大、巨大礦體,再次驗證了“五層樓”成礦模式的正確性,垂向上自上至下礦脈具有5個分帶:石英-雲母線脈帶→細脈帶→薄脈帶→大脈帶→尖滅帶等變化特徵。該院從原來的“以礦脈追脈”的思維調整為“打穿Ⅰ號礦化帶找礦”,為在礦區深部進行大規模勘探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依據。

至此,江西地礦人成功叩開了贛北首個“五層樓找礦模式”的東坪超大型石英脈型黑鎢礦的大門,甲方也豎起了大拇指,為江西地礦人的堅守而喝彩。同時,甲方籌資對礦區進行大規模勘探,礦區最高記錄為一天42台鑽機同時作業。鑽機多了,監管就顯得尤其重要。有一次,專案組成員正在巡察鑽機作業情況,其中2台鑽機75°斜孔測斜不合格,立即決定廢掉那2個不符合品質要求的孔。正是這種在任何情況下第不放鬆、不妥協的態度,令參與礦區施工的所有鑽探方在品質面前不敢有絲毫懈怠。

自此,礦區開展全面詳查工作,共施工鑽探19.4萬米、坑探1.0萬米,新發現了隱伏的有工業價值的石英脈型黑鎢礦體173條。礦區有很多坑道,過去采銅留下很多廢棄的坑道,一萬多米的新舊坑道,全部編錄完成需要地質技術人員付出艱苦的努力,坑道內有積水就用抽水機抽水,沒有礦車就靠兩條腿,為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帶上午飯在坑道內吃,早上進去下午出來,礦山的安全員往往在門口等得心急火燎。

到2013年5月業主對礦區進行了大規模投入,大投入換來大成果,由此,黑鎢礦在贛西北大地破土而出、一鳴驚人。東坪黑鎢礦資源儲量規模,超過了福建行洛坑、湖南瑤崗仙和江西西華山等鎢礦,成為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資源儲量規模最大的石英脈型黑鎢礦,實現了石英脈型黑鎢礦找礦的重大突破,令世界矚目,讓江西地礦人引以為傲!

淬火歸來 身若玄鐵心如練

這項重大地質成果的誕生離不開多方鼎力相助!江西地礦局原總工程師楊明桂老先生、江西地礦局副局長余忠珍和局地礦處相關專家,一直關心、關注專案進展,多次深入礦區進行指導。而成果的取得更離不開眾多普普通通、兢兢業業的地質隊員們,他們身上閃爍著“三光榮”的精神——

為了加深年輕隊員對脈帶的分佈情況的瞭解,專案負責人李吉明手把手地教,鑽孔多、人手少,每個人都要負責幾個鑽孔,結束了一天的野外作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駐地,還要繪製柱狀圖;水文地質觀測孔測量在山上,每隔幾天工作人員就要背著一捆線穿越植被茂密的鑽茅草荊棘放孔,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地質隊員鐘起泓與新婚妻子在礦區度了蜜月,便開始了6年的“雙城生活”;沙瑉和雷天浩兩個都是“90後”,冬天來臨,編錄是一項辛苦活,為了更能掌握石英脈帶的分佈情況,他倆只能將一箱箱的岩芯攤開來,細脈帶、中脈帶一層層地編錄著,暴露在寒風裡的手指生起了凍瘡……這便是江西地礦人!

 

 

微信公众号

 

鎢鉬視頻

2024年1月份贛州鎢協預測均價與下半月各大型鎢企長單報價。

 

鎢鉬音頻

龍年首周鎢價開門紅。